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跨越】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常河 丁一鸣
仲夏,江淮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合肥“科学岛”上,“人造太阳”不断刷新着纪录;太和淙祥小麦科技专家大院里,种粮大户徐淙祥喜迎又一年丰收;舒城黄河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餐厅里,老人们享用着可口的饭菜,满脸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为江淮大地发展锚定出路;十年巨变,六千万江淮儿女谨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砥砺前行。
2018年,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从长三角昔日的“旁听生”变成了“正式生”:从协同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到中科大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从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帮扶皖北,到推动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加速省际毗邻区建设;从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成功获批,到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组建成立……
这是今天的安徽,一个阔步走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的安徽。2021年,安徽GDP首破4万亿元大关,昂首迈入全国前十。
十年磨一剑,霜刃把示君。安徽,赶上来了!
航拍马鞍山市滨江公园。资料图片
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控中心,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正在监控大屏前工作。张大岗摄/光明图片
亮剑,科创势头猛
“概括安徽的制造业要用三句话,快速增长的体量、高新产业的引领、科技创新的底蕴。”近期,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话》节目,“解码”安徽省何以成为“制造业强省”。
2021年,安徽制造业GDP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位列全国第十。十年一瞬,安徽怎么出落得如此有风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安徽最大的‘势’。高铁四通八达、高端人才集聚、土地及生活成本等相对较低,加剧了高端制造业向安徽快速聚拢。”王清宪谈道。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的“顶梁柱”,是科技创新。10年来,安徽全社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已跻身全国前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可谓铆足了劲儿。
事实证明,钱花到了刀刃上。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达成“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千秒级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的“人造太阳”……还有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高刚高精密减速机,等等,10年来,一大批重大科创成果相继在安徽问世。
越来越“聪明”的安徽背后,是越来越“勤奋”的安徽。“去年,安徽省政府领导班子一共会见了550多批次、5075名企业家,平均每天见10多位。”王清宪介绍。
“不要东奔西走,就在安徽干到底!”安徽把蔚来汽车从“ICU”里抢救了回来,对蔚来在安徽的“未来”,CEO李斌信心满怀。
底气,江淮仓廪实
“10多年过去了,没想到总书记还记得我这个老农民!”接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安徽太和“种粮能手”徐淙祥激动不已。
10年间,老徐家的小麦从平均亩产超700公斤,一步一个台阶,终于在今年实现历史性跨越。“阜航麦1号”平均亩产811.29公斤,“皖垦麦22”平均亩产818.52公斤,双双突破800公斤大关!
“有个老专家到俺家地里看过,说‘我走过很多地方,没见过这么好的小麦,不是一般的好,是特别好、非常好、实实在在的好!’咋这么好?还是政策好、品种好、科技好!少一个‘好’,那都好不了!”老徐告诉记者。
老徐口中的“好政策”,就是安徽实施的“两强一增”行动,即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安徽“十年如一日”,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十年磨一剑”,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全国率先完成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截至2021年,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10万亩。
“2021年,安徽粮食播种面积超1亿亩,其中优质专用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实现‘十八连丰’。”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制造业强省”成色更足的安徽,“农业强省”底色不变。端稳“中国饭碗”,安徽有底气、有实力、够努力。
民生,纾解百姓忧
暑气渐盛,大湾漂流也热闹了起来。“去年有3万人来,希望今年有10万!”大湾漂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昭期盼。
10年里,安徽金寨大湾村从籍籍无名的贫困村,华丽转身成为闻名遐迩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标本”之一。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在贫困户陈泽申家的小院里,与当地干群围坐在一起,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当时,大湾村贫困发生率超过20%,村集体收入“挂零”多年。
如今,大湾村早已整村“摘帽”,村集体收入突破160万元。“大湾做对了什么?我想,党的好政策是先导,选对了茶产业和旅游产业两手抓是关键,老区人民一心向党、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软实力。”大湾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余静说。
2020年,安徽全省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及沿淮行蓄洪区区域性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攻坚的“上半篇”完美收官,乡村振兴的“下半篇”正式开启。
最深厚的根基在人民。10年来,安徽始终积极回应民生之盼,各级财政累计安排民生领域相关支出4.9万亿元,在农村公路建设里程、棚户区改造套数、农村危房改造户数、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
“老孟,这两天这么热,也没闻到蓝藻味,多亏你们!”最近,邻居的一句话,让巢湖蓝藻深井处理装置运维责任人孟凡周深感振奋。
巢湖,是“大湖名城”合肥最好的名片。可蓝藻带来的异味,多年来深深困扰着周边群众。去年,合肥将治理蓝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一场轰轰烈烈的蓝藻防控攻坚战打响了。
通过持续治理,巢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的劣Ⅴ类转为Ⅳ类,“让群众闻到变化、看到变化、比较到变化”的防控标语在湖边立得更加扎实稳当。
近来,安徽又启动实施了10项暖民心行动,包括“老年助餐”“便民停车”“健康口腔”等,群众的一粥一饭、一个停车位、一颗牙齿……都写进了政府文件。
“10项行动都是问需于民的结果,办好群众的桩桩‘小事’就是政府的‘心头大事’。”安徽省委政研室主任余三元说。
【2012】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8342亿元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1.29件
国家级研发平台数量89个
民生工程资金拨付565.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9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6元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2021】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2959亿元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19.9件
国家级研发平台数量216个
民生工程资金拨付1288.3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09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68元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2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