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典型印象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典型印象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7-31 04: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李 韵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王笑妃

  编者按

  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还表彰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广大文物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深入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进步。

  

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典型印象

西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唐卡。李韵摄/光明图片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一生,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清冷、孤独与寂寞;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传承保护利用文物的上下求索。这群人有个共同的名字——“文物人”。他们甘愿为文物的传承保护奉献一生,无怨无悔。

  7月22日,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表彰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他们中有的是考古人,躬耕田野、青灯黄卷数十载;有的是博物馆人,典藏文物、传播知识痴心不改;有的是文保工作者,扎根基层、守护文物无怨无悔;有的是文物管理者,查家底、编规划,脚踏实地奉献青春……从波涛涌动的海疆,到白雪皑皑的塞北;从一马平川的草原,到崇山峻岭的山区;从雪域高原到鱼米之乡,从中原腹地到大漠戈壁,只要有文物的地方,就有文物人的身影,就有文物人洒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

  因为爱所以守望

  若不是因为挚爱,谁愿坐冷板凳,一生清贫?若不是因为兴趣所在,谁愿将青春年华全部奉献,背朝喧嚣,守望田野?

  更有人曾经遭遇车祸,先后三次开颅手术,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依然咬牙忍受痛苦,坚持康复锻炼,只为再次回到考古第一线,他就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田建文。他只能用左手单指敲打键盘,依然敲出了考古报告、专业论文100多篇、50多万字。他的付出不是为了高薪,也不是为了名声,38年来支撑他的就是初心不改,对考古的痴爱一如少年。

  因为热爱,所以在别人眼中的“冷门”,他们却能沉醉其中、食如甘饴;旁人眼中的“冷板凳”,他们却能一坐几十年,择一业终一生。

  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党委副书记、处长觉单是一个“无趣的人”。他似乎没有其他的娱乐爱好,旁人谈及时下的热门事物时,他总是插不上话,但一谈到工作,他就会两眼放光、滔滔不绝。觉单还是一个“爱找麻烦的人”。有一次他让人更换一些佛龛的玻璃,这些玻璃没有任何破损和裂纹,大家都感到不解,觉得多此一举。等新的特制玻璃换上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之前晃眼的反射光不见了,观赏文物更加清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工作中抠细节,觉单认为是职责,而在同事看来:“这类‘没事找事’,源于他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能够将个人利害甚至生死置之度外。屈原千年前的高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是他们一生的写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叶尔米拉,她的热爱是跨越生死的。2017年叶尔米拉被诊断出乳腺癌,但她没有声张,有条不紊地将工作交接好后,才放心地手术。这一年她经历了六次化疗,化疗与病痛的折磨并没有击垮她。卧床八个月后,在能坐起来的第一时间,她就主动要求加入伊犁州博物馆新馆陈列大纲初稿的撰写工作,并开始着手准备博物馆二期新馆展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随着博物馆二期工程的不断推进,研究室承担起繁重而紧迫的业务工作。作为研究室唯一的带头人,叶尔米拉从不把自己当病人,常常和同事们加班到深夜。2021年新展在即,在连续几天熬夜后,她晕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意识模糊之时,她嘴里念着的是“对不起,给大家添乱了”。在场者无不动容。

  人在文物在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文物人坚守保护文物的“道”,绝不退缩半步。

  2009年6月,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遭受特大洪灾,县保单位赤坎南楼由于堤岸被河水冲刷,大面积塌陷,楼基离河水不到2米,严重影响楼体安全。这时,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文物股股长梁锦桥冲了上去,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选择做“洪水中的逆行者”。他和工人一起冒着风雨填沙包、打木桩,但仍挡不住滔滔洪水对楼基的冲刷。当时他身上的现金不够,便把身份证押给店铺老板,买来400多米的彩条布,并奋不顾身地跳进洪水中用彩条布护岸。终于,险情化解了,文物保住了!其实这一幕并非个案。开平地区每年夏季都有台风天气,对文物安全影响剧烈。多年来,梁锦桥一直坚守在防风抗洪一线,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用汗水和生命守护着开平市的文物。

  对于山东省宁阳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于勇来说,文物安全就是他的命,确保文物安全已融入他的血液,像呼吸般自然,哪怕是因此受到威胁、恐吓。有一年于勇叫停了一个违法建设项目。之后不久,他儿子乘车去外地上大学的路上,一个外地电话号码给于勇打来电话,威胁说他们在客车上跟着孩子,企图迫使他放弃追查。于勇并没有被这些威胁恐吓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保护文物的信念,誓与不法分子抗争到底。在一次保护野外文物的行动中,他被击伤耳神经,留下终身三级听力残障。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止他在保护文物的道路上前行。他坚定地说:“人在文物在,这是文物工作者的脊梁和风骨。”

  做历史的代言人

  沉默的文物纵然蕴含着无尽宝藏,但不能自言,需要“代言人”才能真正“活起来”。文物工作者,就是文物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是激活文物的文化使者。

  打开电视,在中央电视台《三星堆大直播》《探秘金沙》等节目上,总能看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的身影。为将古蜀文明这张名片递到更多人手里,王方陆续参与了许多文博节目的摄制。

  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让其惠及更多民众,就要从题材、叙事、形貌、推广、教育、服务等各方面去突破壁垒、打破空间与边界。王方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她和同事们一直积极探索让古代文明与现代艺术、当代生活紧密相连的各种可能,力求让文物“活起来”。他们打造了“金沙太阳节”,首创文旅共融新模式;创新设计“古蜀文化特色灯展”,春节期间,华灯初上时,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观众就仿佛穿越回了神秘的古蜀国。

  “代言人”们是打通文化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文化使者。他们纷纷走出博物馆,走向基层,服务基层,让那些没能走入博物馆的人群,也有机会补充“文化能量”。

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典型印象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宛若一艘巨轮,横卧在运河三湾风景区。扬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公布后,上海金山区许多小朋友很激动:“这不是我们的‘大朋友’——王斌老师嘛!”写作、考古、学术研究、课堂教学样样精通,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王斌是个“全能型选手”,不但常常在中小学开展以“金山考古”为主题的讲座,还连续多年担任金山区中小学线上古诗文夏令营专家讲师,因此有一大批中小学生“粉丝”。

  王斌不仅自己讲,而且参与组建了“金小博”讲师团,与金山区博物馆的骨干们把文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金小博”团队走出博物馆,进学校、社区,跑法院、医院,接受全区各行各业“点单”,让更多金山人熟悉“家门口”,爱上家乡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如今“金小博”讲师团已成为当地的特色党建品牌。

  科技为文物保护赋能

  数智化时代,科学技术已融会于考古、保护、科研、修复、展示等文物工作的方方面面。

  不少博物馆纷纷与科研机构合作,或者干脆自己组建实验室,将高新科技运用到文物传承保护、活化利用中。

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典型印象

参观博物馆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李韵摄/光明图片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是一支冲锋在前、文物修复的“抢救队”。在援藏重大纺织品文物保护工作中,这支队伍数次携带重达数百公斤的大型科研设备奔赴拉萨,克服高原反应的“身体关”,扬“格桑花”精神,坚持开展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相关工作。举世闻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是一块汉代的织锦。10470根经线,84片花综,2片地综,国丝技术部按原技术、原工艺和原材料的复制理念,历经1年多的时间,将它成功复制出来,再现了汉代高超的织锦技艺。

  千百年前熠熠生辉、色彩斑斓的艺术品,会随着时间变得光泽黯淡、质地脆弱,甚至一触即“灰飞烟灭”。如此“孱弱的身躯”进行研究已是不易,遑论展示利用。文物数字化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柴焕波,曾自愿到西藏参加三年的文物普查工作。流光溢彩、神秘深邃的西藏壁画烙刻在了他心里。壁画不易保护,回到湖南后,柴焕波仍一直挂念着那些墙体、墙皮正在脱落的壁画。

  2017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文物局联合,开展山南市古代寺庙调查和壁画数字化的实践。又一个三年,柴焕波和团队克服各种恶劣条件,走遍了山南地区的山山水水,完成了近60处寺庙的考古调查和壁画数字化采集工作。

  一些人迹罕至的小寺庙原本并不在计划之内,路况也不好,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比如隆子县日当镇果拉康遗址,是一座规模很小、保存残破的乡间小庙,在历次文物普查中均未被发现。柴焕波他们却惊喜地发现,它的壁画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甚至不亚于那些著名寺院的壁画。“如果没有发现它、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也许这座小庙里的壁画就将在积年累月的风吹雨打中褪色、消失,灿烂的西藏壁画艺术宝库就将永远失去一件珍品。”柴焕波说。

  “文物”以载道,士以弘道。为了让文物承载的价值为更多人知晓、为了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文物人一直在努力。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是每位文物人的心声。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31日 12版)

[ 责编:李宜蒙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