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烈士墓碑背后的故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烈士墓碑背后的故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4-05 01: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故事】

  作者:郭华(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

  广袤的华北平原上,许多县与县之间是没有特别明显边界的。但是,在衡水市饶阳县西张岗村和沧州市肃宁县西谈论村、保定市蠡县北埝村之间,却有一道特殊的县界。这片接近三米宽的条状地带,长达两千多米,裸露着白花花的地面。在耕地极为宝贵的今天,周边的农户却无人向中间侵占一寸。

烈士墓碑背后的故事

插图:郭红松

  因为,三县交界处的这片土地,是当地人口中的“八路军坟”。

  任会言、安玉秀、李桂芬,是肃宁县西谈论村三位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她们是听着八路军坟的传说长大的。她们只知道当年八路军在这儿打了一场遭遇战,数百名英雄牺牲于此。至于是八路军的什么部队、首长和士兵的姓名,却不太明了。

  每当走过这片土地,她们心中崇敬的心情就油然而生。但她们也一直有一个遗憾,不论是清明节、寒衣节,从来没有见过英雄的家人前来寻访祭奠。坟地里那荒芜的青草,让她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们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新中国是怎么来的,她们心里再清楚不过,无论如何不能让后辈忘记这些烈士。三个姐妹经过商议,决定自己动手为这些八路军烈士修一座纪念碑。她们没有关于烈士的任何资料,也不知道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补助。但是她们说干就干,先凑钱定制了墓碑。墓碑运到现场后,安玉秀天不亮就把自己家里的沙子、水泥和青砖用三轮车一趟一趟搬运出来。任会言的爱人任建圈早早地等在那里,由他负责泥瓦匠的技术活。

  清明时节的华北平原,春风和煦。一望无际的麦田一片油绿,路边的青青菜、车前草青翠欲滴,蒲公英已孕育出花苞。三姐妹站在路边不时扭头张望。她们明白,为烈士立碑是正义的事,但她们不知道乡亲们如何看待她们的行动,也不清楚地处三县交界的这片坟地的土地所有权是不是西谈论村的,因此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安玉秀的三轮车坏了,修车师傅老李问她忙什么呢,她如实告诉了老李。老李不仅不要修车的钱,反倒拿出一百元钱放到安玉秀的手里。正要将墓碑竖起时,路上由西向东过来两个骑摩托车的人。她们心里很紧张,西边是北埝村的地,难道是北埝村的人来阻挡了?听说是在给八路军立碑,两人掏出两百元钱,说:这个碑该立。西谈论村党支部书记任秋成知道这件事以后,对三姐妹说:给八路军立碑是好事,不用偷偷摸摸,如果有人阻拦,村党支部负责沟通协调。

  为八路军建墓碑的事情传开之后,不仅西谈论村的村民以各种形式表示支持,连附近饶阳、蠡县的村民也纷纷赶来帮忙。还有很多人特意找到她们,想捐点钱表示一下心意,她们都婉言相告:纪念碑的规模并没有多大,钱已经够了。但大家那一颗颗真诚的心,让她们多次流下泪来。

  就这样,在数百名英雄牺牲七十五年之后,一块刻有“英雄烈士永垂不朽”字样的纪念碑在三县交界处矗立起来了。

  三位农村妇女所立的这通烈士纪念碑,让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时隔七十五年又被提起。

  1942年,是冀中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一年。就在这一年,日寇发动了“五一大扫荡”,抗日军民顽强地进行反扫荡斗争。从四月末开始直到夏秋之交,冀中根据地的许多村庄,都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烈士的鲜血。

  发生在肃宁县西谈论村、饶阳县西张岗村、蠡县北埝村之间的这次战斗,被称为张岗战斗。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的吕正操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二十三团团部率三营在滹沱河北张岗一带遭敌合击,损失严重,团长谭斌及三营干部全部牺牲,仅团政委姚国民带少数人突出重围……”

  回忆录记载的就是这次战斗。1942年5月28日凌晨,23团团长谭斌和政委姚国民率领该团的四个连,从东张岗和西张岗之间穿过,准备去执行新的任务。已经过了张岗,他们发现有鬼子进村扫荡,又回过头去,趁敌人不备予以狠狠打击。残余的敌人跑到村北,沿着东南西北走向的交通沟溃退,我八路军在后面追击。不料追出不足百米即与敌人的大队人马遭遇。

  关于这次战斗的具体情况,已经很难复原,有研究者说敌人在头天晚上就已经发现了23团的踪迹,也有研究者说和敌人是意外遭遇。不论是哪一种情况,23团遇到的都是数倍于己的敌人,为首的是日寇110师团163联队,另外还有饶阳县伪军警备队的数百名汉奸,以及附近中埝村和泊庄两个炮楼的敌人。最关键的是,敌人占据了北埝村的砖瓦窑,这是平原上的制高点。

  鬼子把机枪架在窑上,强大的火力把23团压制在交通沟内。团长和政委立即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马上决定兵分两路,政委姚国民带两个连向南突围,团长谭斌带两个连断后。两个连突围成功以后,敌人重兵逼近交通沟,断后的两个连已经没有了突围机会。在地形不利、火力明显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射杀了百余名敌人。他们面对的163联队,残暴凶恶。这群禽兽曾在定县北疃村施放烈性毒气,残杀我抗日军民一千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北疃惨案”。敌人在以强大火力压制的同时,向交通沟内施放毒气,只有少数战士得以突围。

  包括23团团长谭斌和3营所有干部在内的数百名烈士血洒冀中,留下了一曲忠烈千秋的壮歌。他们的遗体,就长眠在这片长条状的八路军坟下。

  纪念碑竖起以后,前往祭奠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热心抗战文化的人也一直在努力搜集和整理关于张岗战斗的史料。不仅张岗战斗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团长谭斌和23团的有关情况也被陆续挖掘出来。

  23团历史悠久,吕正操将军率领691团宣布脱离国民党部队北上抗日后,于1937年10月到达高阳县城,部队在高阳扩编为人民自卫军第一师,其中以特务连为基础扩编成的营,就是23团的前身。

  23团一直是冀中军区的主力部队,谭斌是一位老资格的红军干部,来23团之前曾担任120师独立营的政委。他是23团的第二任团长,他的前任团长高发保,在调任18团团长之后,和谭斌前后差不多的时间牺牲在饶阳县。他的后任代理团长赵振亚和团政治部主任孟庆元牺牲在盐山县。23团3营数百名烈士壮烈殉国后不到一个月,跟随冀中八分区领导机关活动的23团2营,在肃宁雪村战斗中遭受惨重损失,营长邱福和、教导员彭泽双双牺牲。

  了解23团英勇悲壮的历史之后,三姐妹更觉得她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她们所在的西谈论村,属于肃宁县师素镇。镇领导在祭奠烈士纪念碑时,既为三姐妹的大义之举深深感动,又觉得有些遗憾。简陋的纪念碑上只有“英雄烈士纪念碑”字样,没有部队番号,也没有关于这次战斗的记载。另外,作为纪念碑没有碑文。对于第一个问题,三姐妹回答,她们不知道部队番号和战斗的名称。对于第二个问题,她们有些不好意思:我们文化水平太低,怕写不好碑文对不起烈士。

  镇领导的眼圈红了,他们下决心再修一座有碑文的纪念碑,不仅要记下烈士所在的部队和西张岗战斗,而且要刻下三位农村妇女的名字,让崇敬先烈的人和先烈一样,永远被人敬仰。

  两年之后的清明节,一座带有碑亭的烈士纪念碑,立在当年战场的东侧。

  在镇党委的鼓励下,碑文由三姐妹起草,请来一位记者帮助整理。于是,纪念碑的背面便镌刻了这样一篇独具风格的碑文: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清晨,身披羊皮坎肩的八路军团长谭斌率领冀中八分区二十三团团部和所辖三营战士,反扫荡转移到饶阳县的西张岗村,恰巧和正在扫荡的日本侵略军一六三联队十一中队遭遇,日寇在村中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我八路军战士怒不可遏,一齐杀向日本鬼子,鬼子慌忙向北逃窜。八路军一直追到西谈论村,准备聚歼这帮禽兽。但是,敌人却很快调来了周围几个岗楼的全部日伪军,共有七百多人,他们蜂拥而至,对八路军形成反包围。鬼子武器先进,且居高临下,疯狂扫射处于交通沟内的八路军指战员。危急关头,团长谭斌奋不顾身,从战士手中夺过全营唯一的一挺轻机枪,挺身站起,大声命令:‘同志们,快随政委突围!’,他凭借道旁一棵大树作掩护,猛烈地扫射敌人,敌人一片片倒下,而谭斌团长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政委姚国民率领少数战士冲出敌人包围圈,激战中三百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他们当中有的是刚放下锄头就扛起枪杆的农民,有的是十几岁的儿童团小战士,还有的是经过万里长征的精英指挥员。他们有好多人连姓名都没留下,就为抗日悲壮无畏地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才是天底下最当可歌可泣的英雄!当地一代代村民,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这个战斗故事,深深地为英烈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每年清明节,西谈论及附近众多村民和小学生们,都自发地到烈士牺牲的地方烧纸悼念,祭奠宣誓: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太平、美满、幸福的生活就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就是你们的亲生子孙,我们要继承延续你们的红色基因,世世代代牢记你们的恩情,完成你们的伟大遗愿!”

  碑文的末尾,是端端正正的三个名字:安玉秀、李桂芬、任会言。

  几乎所有的碑文都追求向文言靠拢,这样风格的碑文我从来没有见过。但我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纯朴和凝重。

  一篇碑文背后,有两个故事:一个是数百名烈士壮烈殉国的故事,一个是三位农村妇女自发为烈士立碑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催人泪下,令人感奋。

  风,吹过没有任何遮挡的华北平原,我心中涌起一股股暖流。

  两年前,我曾经前来瞻仰过第一个纪念碑。两年后,我再次来到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三姐妹中的安玉秀因患重病已经走了,李桂芬和任会言骑着电动车赶来,陪我瞻仰新的纪念碑。

  站在烈士碑前,望着她们脸上常年下地劳作、风吹日晒的印记,我突然明白,中国革命能够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姐妹,有千千万万个伟大的母亲。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05日 06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