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时评】
作者:夏锦文(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近日,一场“近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沙龙”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嘉莲街道莲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并由此拉开了嘉莲街道“社区队伍建设提升十大行动”的序幕。现场,与会者围绕小区治理路径探索、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议题展开头脑风暴,交流社区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分享为民服务的喜悦。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出全面规划,勾画出明确的“路线图”、精细的“施工图”,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留得住、有奔头。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的直接执行者,也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骨干力量。能不能选优配强综合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水平的高低。把好入口关、确保进得优,将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奠定扎实基础。综观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实践探索,都是从严把入口关做起加强队伍建设。比如,江苏省丹阳市规定所有新入职社区工作者由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联合公开招聘,并实施双备案制,按照“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方式与各镇(街道)签订聘用合同,由各镇(街道)统一管理,社区统筹使用。正是在一系列制度规范的引导下,多地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日渐稳定,一大批年轻人才不断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事实证明,这些朝气蓬勃的社区工作者“金点子”多,不仅激发了社区工作的活力,也大大提升了社区工作效能,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居民的身边人。居民们希望身边能有一批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的社区工作者,而且期盼这支队伍能常驻身边。因此,不仅要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还要让其留得下,能安心工作。比如,针对薪酬待遇低、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浙江省台州市健全“三岗十八级”薪酬制度,核定专职社区工作者平均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倍,不断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开展“最美社区工作者”评选等活动,提高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和荣誉感。留住社区工作者,需要建立健全梯次发展、等级明晰、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岗位等级序列,构建符合社区工作者工作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断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并采取措施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近年来,一些地方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帮助社区工作者调适情绪、疏解压力,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工作需要。
社区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区事务,要想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扎根社区、潜心服务,就应多为他们着想,让其感觉有奔头。感觉有奔头,工作才有动力。对社区工作者来说,有奔头意味着工作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为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江苏省南京市注重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并鼓励他们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对取得专业资格者提升薪酬等级,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可成长为居委会主任和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其年度考核结果也与个人待遇紧密挂钩,连续两年考核优秀者可在“三岗十八级”本岗位等级内提前升一级。这些举措虽各有侧重,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给社区工作者赋能,让其收获扎实的获得感。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与牵引下,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通过有效举措让社区工作者进得优、留得住、有奔头,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1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