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波俄暗战:北约“核共享”能走多远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波俄暗战:北约“核共享”能走多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5-24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别关注】

  光明日报驻布拉格记者 杨艺明

  5月21日,俄罗斯开启第一阶段非战略核力量演习,就准备使用非战略核武器进行实际演练。演练内容包括:如何获取“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专用弹药、装备导弹,并秘密移至发射区准备发射;为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航空兵器装备特殊弹头,并飞入指定巡逻区域。

  看起来,演习与俄乌在哈尔科夫方向的胶着战事并无关联。算起来,俄罗斯方面为这场演习可能准备了至少一个月。

  俄国防部发布消息称,演习“是对西方官员挑衅性言论和威胁的回应”。一个月前,波兰总统杜达在接受本国《事实》日报采访时表示:“波兰已准备好接纳核武器。”

  “核共享”之惑

  在俄乌冲突延宕、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杜达的纳核言论,一时惊动四方。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迅速回应称:“西方正危险地徘徊在核大国直接开展军事对抗的边缘。美欧核大国正在采取‘挑衅性步骤’,核战争的威胁正在增加。”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所有这一切将使得俄罗斯在军事规划中特别关注波兰构成的威胁。如果美国核武器出现在波兰境内,相关设施将立即被列入俄与北约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时的“合法打击”目标清单。

  北约方面则迅速澄清。4月23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与英国首相苏纳克访问波兰,与总理图斯克会见。斯托尔滕贝格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北约没有扩大核共享政策的计划,也没有在更多的北约国家部署更多核武器的计划。”

  所谓“核共享”,是指美国在北约盟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成员国以提供基地、战斗机等方式参与规划和演习。根据协议,在“冲突条件下”,通过“北约核计划小组”决策机制,无核成员国也将具备执行核作战的能力。美国目前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部署有100枚B-61战术核武器。加入北约,早已意味着波兰走进了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下,不过没有“核共享”,似乎还少了站在近C位、得以触碰“伞杆”的踏实感。

  波兰能否加入“核共享”?欧洲大国意见明确。德国防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表示:“当下不应考虑该在哪里部署核武器,欧盟有北约的核保护伞,其能力和威慑力已获证明。”法国防长勒科尔尼说:“在波兰部署核武器违反俄罗斯与北约的基本文件,需要在北约盟国之间展开讨论。”

  杜图之争

  对外政策上,作为欧洲理事会前主席的图斯克自去年底担任波兰总理以来,更重视发展与德法的关系,希望振兴“魏玛三角”,力争在欧盟内更好地发挥地区大国作用。在纳核问题上,图斯克持怀疑态度,而杜达及前波兰政府对此计划已久。

  在2022年10月,杜达就曾透露,正与美国就参与“核共享”计划进行谈判,以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在此次发表纳核言论前,访美的杜达4月18日还与美国前总统、准备竞选下任总统的特朗普举行了私人会晤。在特朗普任内,杜达一直与其保持着密切关系,其间美波签订的军事合同包括:购买F-35战机、扩大美在波军事存在、在波兹南建设永久性美军基地等。有分析人士称,杜达的纳核言论大概率与2020年波兰从美国购买32架F-35战机有关,该型战机正好能够携带B-61核弹。据悉,第一批F-35将于今年末交付,一旦具备核作战能力,将再次给地区安全格局带来冲击。

  事实上,对于杜达的纳核言论,图斯克事先并不知情。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随后表示,“波兰政府高层已禁止总统讨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部署问题”,“总统无权讨论是否在波兰境内部署核武器的问题”。

  波兰国内激烈的政治角力,由此可见一斑。在波兰,总统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而军事装备采购由总理和政府决定,总统不能干涉。虽然波兰自俄乌冲突开始至今一直是乌克兰的坚定支持者,但在具体政策上,图斯克领导的执政联盟与作为前政府盟友的总统杜达存在诸多意见分歧。

  波俄恩怨

  或许有一个领域,杜达与图斯克没有分歧——如何看待对俄关系。

  众所周知,波俄恩怨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波兰人与俄罗斯人同属斯拉夫人,共同起源于现代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谷。公元4世纪时,斯拉夫人分别向西、东、南三个方向迁徙,形成了今天的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及南斯拉夫人,并接受了不同宗教及形成了文化差异。

  历史上,波兰和俄罗斯就时常为争夺领土和地区势力爆发冲突,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时期经历了种种“不愉快”。

  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在一系列波折中艰难前行。波兰于1999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以求完全摆脱俄罗斯的影响。与此同时,波兰积极发展与苏联解体后新独立国家间的关系。例如,波兰是第一个承认乌克兰独立的国家,且在2004年的“橙色革命”中明确支持亲西方的反对派候选人维克托·尤先科。

  波俄两国还经常“翻旧账”,因苏联时期的历史事件争执不断。例如,波兰一直要求俄罗斯为“1939年苏联入侵波兰”及1940年的“卡廷惨案”事件道歉。俄罗斯则指责波兰对苏军解放波兰境内的纳粹集中营缺乏感恩。波兰已拆除了境内与苏联相关的纪念碑,2019年还拒绝俄罗斯参与二战胜利纪念日的活动,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近年来,波俄之间还因波兰高调宣布北约军队进驻波兰、美国在波境内部署反导系统、北溪天然气管道铺设以及波在俄欧关系中发挥的“不良作用”相互口诛笔伐、摩擦不断。

  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第一时间与美西方国家站在一起,坚定反俄挺乌。2022年3月,波兰驱逐45名俄外交官。2023年5月,俄驻波大使谢尔盖·安德烈耶夫表示:“两国之间的政治议程已几乎减少为零,存在断交的可能性。”

  本是同根维斯瓦,也曾华约起华沙。再回首,人们发现,漫长的历史留给俄波双方的竟只是恨怨。

  “防务哨兵”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波兰一直处于高度警备状态,俨然成为欧洲“防务哨兵”。波兰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提供军事物资等各方面支持,还经常语惊四座,展现出“团结所有反俄力量、拿出一切反俄手段”的态势。这种局面的成因,除了历史,还有时局。

  近年来,随着美俄关系恶化,相关信任机制和军备控制体系已被破坏。大国之间的“核不确定性”也给欧洲国家,尤其是历来处于大国博弈前线的中东欧国家,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恐惧。而作为欧洲战略自主核心内容的防务一体化迟迟难以实现,也加剧了部分国家的“地缘不安全感”。

  在波兰,这种不安全感来得更加强烈。杜达在4月22日的采访中就表示:“本质上说,美国在波兰有自己的利益,我希望他们觉得在波兰总是有利可图的,这样维护波兰安全也符合美国利益,而波兰以及中欧地区不属于‘俄罗斯影响范围’就符合美国利益,这里也最好是受美国影响的地区。”

  目前,欧盟27国中仅有奥地利、塞浦路斯、爱尔兰、马耳他不是北约成员国,而欧洲的非欧盟成员国中,阿尔巴尼亚、冰岛、黑山、北马其顿、挪威、英国等则是北约成员国。俄乌冲突的爆发,让欧洲战略自主显得愈发苍白,同时证明了北约在欧洲防务问题上拥有绝对话语权。

  既然“欧洲已经无法保卫欧洲”,一直倾向于寻求美国军事保障的波兰干脆一路向“北”,早已成为北约国家中的军费“领跑者”。北约要求各成员国军费占GDP比例不低于2%,而杜达宣布今年将把波兰GDP的4%用于武装军队,还提议北约成员国都将GDP的3%用于国防。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波兰2023年军费支出大幅增加75%至316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14大军费开支国。

  中国-中东欧研究院研究员拉迪斯拉夫·泽马内克表示:“波兰领导人表现出其对获得核武器的兴趣,是波兰目前军事化努力的一部分,旨在到2035年建成欧洲大陆‘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尽管这样的战略可能符合某些国家的特定利益,但它将会给整个欧洲带来无尽的风险。”他认为,这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局面,甚至爆发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从这个角度看,波兰领导人的“一厢情愿”,恐怕最终也很难如愿。

  (光明日报布拉格5月23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24日 12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