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用法治力量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用法治力量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01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制定的粮食安全保障法于2024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法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要切实做好法律贯彻实施工作,用法治力量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切实增强实施好粮食安全保障法的责任感使命感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要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制定并实施好粮食安全保障法,就是以法治的形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制度化、法定化,将其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粮食安全保障法是一部分量很重的法律,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吃饭问题,更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强国复兴大局,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研究、解决法律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扎实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法贯彻实施

  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规定建立粮食安全责任制,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并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保障本行政区域粮食安全的具体责任。有关方面要根据法律在规划、投入、耕地保护、监测预警、监督检查、责任制考核等方面规定的具体制度措施,依法履行各项具体职责,还要通过扶持和培育有关主体从事粮食生产、做好社会化服务、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粮食节约等方式,调动各方广泛参与粮食安全保护的积极性,形成协同高效的治理合力。

  粮食安全保障法立足基本法位阶,对涉及土地管理、耕地保护、种子、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的法律作出了衔接性规定。有关方面在法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系统观念,厘清相关法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做到有效衔接。同时,粮食安全保障法确立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但不少规定还较为原则,有关方面要积极做好法律制度的配套工作,组织制定、清理、修改完善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包括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加强学习教育培训和法律宣传普及,方能为法律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各地方各部门要组织开展好法律培训和法律解读,帮助广大干部职工准确、全面理解把握法律相关规定,特别是涉及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些义务性规则,要作为学习重点。要做好相关普法工作,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律解读,提高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认识。

  把握好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重点

  立足国家安全定位,坚持国家安全观。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国家安全法对国家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了专门规定。粮食安全保障法是属于国家安全范畴的法律,必须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要求来做好法律实施工作,做到打稳基础、化解隐患,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粮食领域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粮食安全保障法围绕粮食数量、质量、产业安全的核心目标,按照生产、储备、流通“三个能力”建设要求,聚焦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有关各方要用好法律武器,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工作进度,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法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切实维护种粮农民长远利益。粮食安全保障法明确国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和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要求采取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调动粮食生产者保护耕地、种粮、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实现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同步发展。在法律实施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法律规定的利国惠民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执笔:尤小龙)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1日 05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