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全面解读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精品力作——评《中华文化公开课》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全面解读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精品力作——评《中华文化公开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5 04: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读书者说】

  作者: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五千余年积淀传承而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诸多超越时空界限的精华内容,比如,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使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中始终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既是历史的使命,也是时代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高度,针对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新时代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面解读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精品力作——评《中华文化公开课》

《中华文化公开课》中宣部宣教局 光明日报社 编 人民出版社

  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中华文化公开课》是一部全面解读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精品力作,以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大土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为载体,溯源价值、融通古今,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该书立足于“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文化传承发展主题演讲,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学者,选取红山、良渚、二里头、大运河、敦煌、云冈、故宫、中华典籍等中华文化典型元素,以广博开阔的文明视野、生动鲜活的文物史料、深入浅出的文化阐释,带领读者深入探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文明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的鲜明品格,体悟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念中蕴含的思想力量、道德力量、精神力量,对于提升全民族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该书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立意高远,格局宏大。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要想基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必须回答一个重要问题——中华文明是何时、如何、为何形成的。因此,我国正式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取得了重大成果。该书基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一方面,选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等早期中华文明的里程碑详加介绍,再现了中华文明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选取大运河文化、莫高窟文化、云冈文化、故宫文化等中华文明的象征深入剖析,呈现了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多种形象,不仅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性,实证了各地区文明化进程,还对中华文明演进的环境背景、兴衰原因、内在机制等取得了较为系统的认识,丰富了世界文明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史料翔实,论证严密。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即使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完善。对于文明历史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该书对于史料的搜集和整理细致而深入,除了援引大量的考古学成果,还吸收了大量文献学成果,从红山文化的文明曙光到故宫文化的巍巍大成,每一个论点、每一处结论均做到了有根有据。比如,该书在“王朝气象:在二里头追溯夏代信史”一章中论证“大禹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时,不仅列举了《诗经》《史记》等文献中关于大禹的记载,还用出土文物的铭文来证明禹的可靠性,从而通过丰富的史料逐步呈现出历史的本来面目。

  第三,叙述生动,图文并茂。感受历史文化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身临其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需要通过简练通俗的语言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该书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文化传承发展主题系列宣讲内容为蓝本,深挖其中的思想文化内容,辅以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传播优势,让广大读者得以更近距离触摸中华历史、感悟文脉流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共振共鸣。

  总之,该书史论结合、经纬交织、逻辑严谨、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和思想性。立足新时代历史学研究和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规律,勾勒了中华文明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基本脉络,论证了中华文明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揭示了中华文明生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展现了中华文脉和其他文明交流互动的历史真相,昭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品格和世界意义,为增进民族文化自信,树立人民群众正确的文明观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5日 12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