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微芒辐辏 相映生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展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微芒辐辏 相映生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展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9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带你一起看大展】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季燕

  在中华早期文明的“满天星斗”中,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璀璨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壮丽辉煌。近日,“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在辽宁沈阳博物馆展出。

微芒辐辏 相映生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展出

游客在观展。沈阳博物馆供图

  展览以“孕育”“绽放”“传承”三个篇章构建叙事脉络,按照知所从来、何以所在、方明所去的逻辑主线,通过玉龙、玉琮等266件(组)珍贵文物,揭示中华文明之初的磅礴气象、展现中华民族先祖的伟大力量、体现文明之源的时代价值。

  红山与良渚,一北一南、一早一晚,均以发达的农业和高超的手工业基础为支撑,都有大型祭坛、高等级贵族墓地及严格的用玉制度,都建立了集中而有序的社会治理体系。距今约7500年的石刻神人像,出现在红山文化的重要源头查海文化重要遗址他尺西沟遗址,人面圆睛,长弯眉,山形鼻,窄平口,用阴刻技法刻出以人面为中心的图案,人面下方八行排列整齐的倒三角纹带,有腾云飞翔之感。这件文物让我们为中华先民成熟的玉石器加工技术所惊叹。

  辽西地区发现了若干红山文化时期人工修建的大规模祭祀中心,以牛河梁遗址最为典型。“这是一件与真人同等大小的女性头像,被发现于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沈阳市文博中心藏品研究展览部王闯指着一件“陶塑女神头像”向观众介绍,这座坐北朝南的红山时期大型建筑遗址,为半地穴式土木结构,其内部发现有炭化木柱、木构建筑构件等,墙壁上还有几何图案的彩绘壁画。建筑中有大小不一的女性形象雕塑和动物形雕塑。这些女性雕塑正是红山人供奉的对象,而女神头像所属的大型雕塑形象则被认为是红山人的共祖。因此,这座遗址被称作“女神庙”。女神庙是红山文化中最为耀眼的考古发现,也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庙宇遗址。

微芒辐辏 相映生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展出

玉猪龙 沈阳博物馆供图

  玉器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见证,玉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龙和玉琮分别是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最具特色的器物,以它们为视角可以看到两大文化的传播,同时也能洞见中华早期文明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早在五千年前,辽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就有了密切联系。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石家河文化以及良渚文化等,都发现了玉龙,且这些玉龙都是身份的象征。

  此次展出的玉猪龙为淡绿色玉质,夹杂大量细小的白色杂质,两侧面均有白色瑕斑。龙体蜷曲,头尾分离,似玦形。龙首雕刻精美长立耳,耳廓宽大高耸,双目圆睁微鼓,吻部前凸,两侧鼻孔微张,嘴紧闭。玉猪龙不仅是红山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象征,传承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展厅内,浙江余杭反山遗址20号墓出土的玉琮吸引观众仔细观赏。这件玉琮为青白玉,夹青斑,透光,以四角展开雕琢神人兽面纹,纹饰繁缛细密,琮下方尚保留有片切割痕迹。“玉琮是良渚先民首创的玉器类型,它蕴含着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标志着神人相交、天人合一的特殊观念,集宗教、装饰、礼仪、权力于一体,是古代礼器的核心。”王闯说,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都有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微芒辐辏 相映生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展出

彩陶盖罐 沈阳博物馆供图

  中国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红山文化中的单璧,以方圆形和圆角方形为主,边缘磨薄似刃,璧面微鼓;良渚文化中的玉琮也是内圆外方,以四角展开雕琢神人兽面纹,正是方圆结合的体现。

  静立在展厅中的成组锥形器格外引人注目。这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杭反山遗址,位于墓主头一侧,呈束状,出土时尖端均朝上。文物截面近正方形,雕琢两节神人兽面纹,均以转角为中心展开。成组锥形器与冠状器、三叉形器等是与特殊礼仪有关的用具,它们共同反映了玉器的神圣化和神秘化,成组玉礼器的出现标识着礼制的开始。

  据介绍,展览充分利用动态陈列、复原陈列和数字化陈列等手段,设置全息无边界显示屏幕、牛河梁女神庙数字档案再现以及文明常青树观众互动等展项,置身其中,观众仿佛目睹文明初萌,漫步文明源流,沐浴文明之光。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9日 09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