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亮
日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田桥镇泗兴屯村的柏杏书画院内,十余名农家妇女正利用雨后的农闲时间,挥笔作画。
“县书画院定期选派资深画家到村里进行义务教学,为俺们村培养了80多名优秀画师。村民们忙时种果树、闲时执画笔,在家门口作画,完成后再由县里统一回收销售。现在,每位画师平均每月可增收3000余元。”泗兴屯村党支部书记王福林介绍。
如今,巨野县大力发展工笔牡丹画产业,年投入500万元用于书画人才公益培训,书画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其中农民画师8000余名,年交易书画作品150余万幅,作品远销40个国家和地区。工笔牡丹画产业不仅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让普通百姓在精神上获得了自信和富足感。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近年来,菏泽市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创新文化产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走进菏泽市鲁西新区马岭岗镇曹州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斌家中,一个个形式多样、惟妙惟肖的面塑令人目不暇接。活泼俏皮的面塑展现出灵动与生机,同时还融入了二次元3D形象设计,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潮和青春风采。
为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菏泽市积极挖掘传统文化技艺的新内涵,通过创新产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壮大。以曹州根雕、曹州堆绣、曹州蛋雕、刻瓷艺术、皮毛玩具等为主的20余类手工艺品不仅激活了传统文化、增加了乡村旅游的魅力,更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路子。
目前,菏泽市已经形成了一批乡村“非遗”品牌,成为吸纳村民就业和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8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