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晓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费昱 王浩宇
11月4日,太空出差6个月后,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80后”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载誉归来。当返回舱距离地面还剩最后1米时,4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同步精准点火,守护航天员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自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该产品第13次为航天员顺利“回家”保驾护航。
作为神舟飞船飞行试验中的最后一环,着陆反推发动机不仅关系到飞船能否顺利着陆,对任务能否圆满成功也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发动机的启动是整个着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动力所(以下简称“动力所”)的研制人员告诉记者,在经历灼烧、黑障、开伞减速等多道程序后,返回舱的速度成功从200米/秒降至8米/秒。虽然此时飞船距离地面高度仅剩1米,但如此高的着陆速度还是有可能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损伤。
“这就需要在着陆的最后1米,返回舱底部的4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在10毫秒内同时点火,在准确的时间内提供精准的推力性能,保证返回舱体平稳、安全落地。”研制人员说,若其中任何1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工作异常,都有可能危及返回舱内航天员的安全。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如何确保万无一失,给航天员最大的“安全感”?
“我们通过优化发动机设计点火通道,设计了伞盘式点火装置,实现点火装置火焰沿径向均匀作用,搭配集束式药柱形式,将着陆反推发动机内部药柱被点燃时间控制到毫秒内,有力保证了着陆反推发动机点火的同步性。”研制人员表示,动力所潜心研究,模拟载人飞船经历的发射升空、太空绕行、下降返回等各种复杂恶劣环境,开展了百余次可靠性试验测试,确保发动机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一致性。
着陆反推发动机是我国载人返回着陆技术实力的综合展示,更是将载人航天“生命至上”理念落到实处的体现。多年来,从反推发动机方案论证到技术完善,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研制再到产品生产,动力所一次次拿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产品,为航天员顺利“回家”铺就平安航程,向载人航天事业递交了一份份满分答卷。
(光明日报北京11月4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5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