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教育强国,亮眼答卷正在书写——2024教育改革发展回眸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教育强国,亮眼答卷正在书写——2024教育改革发展回眸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1-02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岁末清寒,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的场馆里却热火朝天,不同语言的交流声、各色机器的运转声交织汇聚成一曲激昂乐章。

  这里,是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现场,从来自73个国家的413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的5支职业院校“劲旅”,正在展开巅峰对决,向观众展示青年一代的精湛技能,也向世界发出中国教育的响亮声音。

  充满改革动力、涌动青春活力、凝聚协作合力——回首2024年,这正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写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之本。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饱含深情、温暖人心:“对大家关心的就业增收、‘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问题,我一直挂念”“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一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编制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国教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以更高标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开创建设教育强国新局面。

  这一年,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底色更加鲜亮。

  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一堂堂大思政课入脑入心。全国高校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设及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以“概论”为核心的课程群不断完善;多地编写红色故事校本教材,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优势;亿万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更是成为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鲜活素材,“在火热实践中加钢淬火”成为万千学子的滚烫心声。

  更高水平构建育人体系,“五育”并举扎实落地。在加强德育、优化智育的同时,向“小胖墩”“小眼镜”说不,越来越多学校将课间休息时间从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在实处,欢声笑语在校园中回荡;让“劳动光荣”理念深植心底,劳动实践基地遍布校园,孩子们挽起袖子变身“小菜农”“小厨师”,劳动教育有了更多烟火气、更足体验感和更强适用性;将美的种子广为播撒,美育浸润行动不断推进,艺术名师大家走进校园,剪纸泥塑等非遗课程排进课表……无处不在的校园美育让孩子们眼里有光、更加自信。

  更大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护航学生成长。从教师节前夕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参加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代表,到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再到“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列入政府工作任务、“特岗计划”教师工资性补助提标……尊师强师惠师政策不断,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1891.78万人的教师队伍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这一年,及时捕捉分析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科技需求的信号,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加充足。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真招实策不断。上海以高教改革为切入口,以“两个先行先试”为着力点,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黑龙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高教、职教两大改革,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赋能提速……

  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专业调整力度空前。翻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数字”“智能”成为高频词,顺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意图鲜明;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推进会暨计算机“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卓越工程师培养现场交流推进会等会议相继召开,为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新模式。

  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江苏落地,宁波、宜宾、太仓等6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布局建设,多所高校积极打造“一门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教育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跑出“加速度”。

  这一年,扩优提质成为教育改革关键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得以全面推进,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更加丰实。

  写好民生答卷,一件件“关键小事”温暖人心。天津建立健全学龄人口变化与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统筹做好学位资源建设;北京所有校外送餐的中小学都告别了盒餐,实现“桶餐到班”,孩子在校吃得更热乎、更可口、更营养健康;国家奖学金名额翻倍,本专科生国奖标准提高到每人1万元,学生资助体系日益健全、服务更加暖心便捷,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资助中获得前行的底气与动力。

  以数字化赋能,更多优质资源联通城乡、开启未来。云南寻甸县甸沙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级学生李梦最期待每周三下午的“五色课程”,只要点开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她就能在千里之外的华东师范大学志愿者带领下体验传统文化、感知科技前沿。同样得益于数字教育,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学生郑文静则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开”无人车进矿山、“驾”远洋轮入码头,“在极有真实感的体验中找到专业方向”。

  不只是教育战线勠力前行,还有更多主体攥指成拳、协同发力。前不久,《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的出台让山西家长李可欣喜不已:“家校社携手,更多力量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这一年,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全球舞台,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展。

  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高水平“引进来”的脚步不断提速——以“生命科学的新纪元”为主题,35位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顶尖科学家、36场前沿报告,国际暑期学校为复旦大学博士生蔡宇晨打开了学术视野:“当听到外国学者使用分子遗传学方法来解决与人类起源、迁徙和人口关系有关的人类学问题时,深受启发,原来科学研究还可以这样做!”

  有力提升中国教育的世界感召力、影响力和塑造力,高质量“走出去”的步履愈发坚定——亭台楼阁、大漠驼队,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的走廊彩绘诉说着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摆满中文书籍的阅览室明亮整洁。在这所2024年7月由两国元首见证揭牌的学校里,一批批哈萨克斯坦青少年沉浸于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中,逐步成长为中哈两国乃至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

  积极拓展教育交流对话的形式载体,中外青年相知相近的桥梁更加通畅——走进首钢园三高炉,登顶全球首个坐落在工业遗址内的冬奥滑雪大跳台“雪飞天”……2024年3月,美国林肯中学学生阿德里安跟随“美国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畅游北京文化新地标:“像是一座博物馆,记录了中国举办绿色冬奥会、探索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历史。”

  2024年的教育战线,一个个奋进身影,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一项项切实举措,满是对教育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的深切理解;一幕幕温情画面,饱含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不懈追求。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面向未来,教育强国建设仍然征程漫漫。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中国教育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交上更加亮眼的答卷!

  (光明日报北京1月1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2日 01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