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新春走基层·时和岁丰万象新】
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丁 艳 光明日报通讯员 闫洪超
“真道晚儿(河南方言,意思是现在、如今)咱村的路灯都明了,快点回来过年吧,可不用再给我买手电筒了。”前些日子,一位老人用“明灯”呼唤“回乡过年”的短视频,走红朋友圈。
大家在短视频下方评论区纷纷留言:“这下苑奶奶的手电筒可要‘下岗’了”“特感谢送来光明的人”……老人戴着老花镜,看着家人手机微信里的留言,皱纹间写满了幸福。
老人名叫苑翠莲,家住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李埠口街道孙楼台村,今年87岁。过去夜晚摸黑出门,她总要带上手电筒,心里才会踏实些。
然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忘带手电筒的事经常发生。“要是能像城里一样有路灯就好了,多省心。”老人每次都会说这句话。
2024年6月,新任街道纪工委书记王鑫了解情况后,迅速向区纪委监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专班作了专门汇报。不久,该项目成功争取到河南省2024年度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普惠性项目资金33.3万元。
群众的烦心事解决得越早越好!就在2025年元旦前夕,150盏太阳能智能控制路灯“上岗”,点亮了全村55条“大街小巷”。
路灯亮后,苑翠莲第一时间用家人的手机与远在浙江打工的晚辈们进行了视频通话,并拍摄了那段短视频。
“我的手电筒真要成为‘老古董’喽!”苑翠莲笑了。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