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论坛】
作者:刘广超(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日前出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问答》)一书,紧跟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步伐,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社会关注关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权威的理论学习资料,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指导和案例借鉴。
《问答》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聚焦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的重大问题,着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生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面临很多新变化和新要求,《问答》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问答》全面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以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化了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的认识;针对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越发频发的现实威胁,《问答》深入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急迫性和时代意义,深化了对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的认识等。
鲜活语言阐释深邃理论。《问答》一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接受的大众话语,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增强了可读性,也提高了读者的学习兴趣,展现了时代气息和理论之美。第4板块中,在回答“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问题时,引用“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的典故,并通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流域等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夹叙夹议,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强大引领力。再如,《问答》设置了诸多小栏目,其中“习言习语”生动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知识链接”进一步拓宽了读者眼界,“延伸阅读”提供了深入学习研究的权威文献。大量图片、图表的使用,也让该书更具有传播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24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4%,首次超过90%。从地方看,北京在全国率先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跨部门集中治理雾霾,“北京蓝”已成为常态。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持续推进环湖截污等八大攻坚战,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广州市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探索污染土壤“修复工厂”模式,切实打好净土保卫战。浙江安吉经过多年持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嬗变。贵州省实施“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创新实践与贵州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实践”,赤水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质不断优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丰富而生动的伟大实践,书写了美丽中国壮美画卷。
当前,我们要以《问答》出版发行为契机,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持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大力普及《问答》中的知识要点,通过学习宣传,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作用,用好《问答》一书,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青年学子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行为自觉。在《问答》第9板块中,详细阐述了“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的问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从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到节水节纸、节电节能;从以“光盘”为荣、反对餐饮浪费,到拒绝过度包装、主动绿色出行……我们可以通过点滴行动,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出一把力。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