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学人论学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学人论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17 02: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人论学

  《中国哲学论集》余敦康 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

  我所从事的专业,是研究中国哲学。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正如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哲学家一样,一方面挽不住历史的缰绳,只能任由马车行进,另一方面又禁不住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所以他们留下的见证,大都是情感与理性相交织——运思时,情感随之,情动处,也正孕育着理性的沉思。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姿性各异,有些人执着,也有些人旷放,有些人切合现实,也有些人高情远致,根据各自对于历史现实的感受,进行各式各样的理论思考和学术论证,但从总体上看,他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文化价值理想,上下求索,贯通古今,试图把握住历史现实的变化发展,探讨实现理想的可能途径。

  这个共同的文化价值理想,可以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形式,甚至也可以有不同的感情表达方式,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丰富个性,铸造出中国哲学的丰富个性,同时也铸造出文化价值理想的深厚蕴涵,孔孟的建设精神,老庄的批判意识,以至佛道二教在尘出尘的各种思想,林林总总,流派纷呈。由关注历史现实所蕴积的创造性活力,拓展开一致而百虑的思想史进程。然而,当我们进行历史的反思时,它又呈现出殊途同归的整体画面,理论个性并没有造成价值理想的分裂,而是使价值理想更具真实感和发展的张力。

  哲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哲学也回报现实生活。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是思之灵感、情之动力,回报给现实生活的,是精神理念、价值理想。树立精神上的和谐理念,陶铸现实的和谐生活,也许是对文化价值理想的最简明表述,正如文化的价值只能在生活中实现一样,生活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追求理想的进程之中。

  追求价值理想是生活的方向,理想不能最终实现是生活的现实。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西绪福斯(Sisyphus),要往返无穷地将一块不可能立于高山之顶的巨石推上山顶,亦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夸父,逐日而走,虽然渴死在追求的途中,但拐杖却化作邓林,生长成一片绿洲。远古神话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无疑将伴随着生活和追求而日新。

  ——摘编自余敦康《中国哲学论集》自序,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7日 11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