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时评】
作者:张永军、郭迎锋(分别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项目建设加紧冲刺、全球数贸中心项目施工如火如荼、义乌国际商贸城蛇年开市首日接待客流超23万人次……新年伊始,“世界超市”义乌处处火热。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部署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97项具体改革举措,“买全球”“卖全球”双向发力,支持义乌在制度型开放上闯新路。
此次《总体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义乌迎来了国际贸易改革的新阶段。《总体方案》提出,支持义乌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着力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为我国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探索经验。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义乌启动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释放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也为观察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发力方向与路径提供了窗口。
从历年数据上看,义乌市进口规模相对出口明显滞后。2024年,义乌市进口799.7亿元,仅占进出口总额的12%左右。宏观层面上,大力发展进口贸易,一方面可以更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更高效地与世界分享国内大市场红利,进一步融入国际产业和经贸体系,促进贸易平衡。依托出口贸易形成的物流设施网络、信息网络等开拓消费品进口渠道,丰富进口品种,义乌有着先天优势。比如义乌每年接待数十万境外采购商,他们同时也可以成为将其本国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引进中国的中间商。过去一段时间,中小企业在消费品进口上一直面临着机制上的软性障碍。针对体制机制上的堵点,《总体方案》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进口消费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进口商品检测和认证服务体系。《总体方案》公布后不久,义乌便已落地了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首单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联合监管平台为进口商品提供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通关所需证照全面线上审核,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帮助企业降低费用成本。
为推动出口贸易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义乌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也将在“卖全球”上迭代深化。过去的10多年,义乌在出口领域引领了多项改革实践,在此基础上精耕细作,仍有不小的制度创新空间。比如为破解小商品出口货物品种杂、交易频、批次多带来的监管难题,义乌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一创新举措目前已在全国22个省的39个专业市场复制推广。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迭代升级,可在完善市场采购组货人制度、整合集拼服务资源、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属地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更好适应贸易数字化和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可加强与长三角等口岸协同,持续强化自身贸易枢纽能力,通过完善“先查验后装运”的数字集拼监管模式,推动小商品仓库管理实现高效的市场化运营。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出海的形态正在从单一的产品贸易快速向海外并购、绿地投资转变,义乌日益强大的全球化贸易网络,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新一轮出海创造了良好基础与条件。近两年,义乌创新“市场+商户”抱团出海服务,推出“品牌出海”计划,鼓励本土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收购入股海外品牌,帮助近5000家经营主体开拓海外市场。围绕优化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环境,《总体方案》在金融服务、物流降本、标准建设、引才育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突出强化平台支撑。可以预见,义乌有机会依托其遍布全球的贸易网络和国际化人才,在支持中国企业布局全球产能、攀登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展现更大作为。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列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并作出“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具体部署。当前,外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持续上升,技术创新正重塑国际贸易范式。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外贸主体的发展动力,不断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面对国际经贸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就能更加游刃有余。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