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杂技剧《西游·悟空》:以极限动作呈现神话奇观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杂技剧《西游·悟空》:以极限动作呈现神话奇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14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小勤(星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魏葆华(中国杂技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杂技剧《西游·悟空》由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排,依托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撷取孙悟空拜师求学、龙宫夺宝、大闹天宫等情节,进行现代解读。该剧以“成长”为主题,展现了悟空从“野性张扬”到“自我觉醒”的变化,对以杂技剧诠释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探索。

  惊、险、奇、绝的杂技与神话故事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该剧以杂技人身体的极限去表现天马行空的神话世界,让人们关于经典文本中孙悟空“神通广大”的种种想象在舞台上得到具象化的展现。剧中将经典的升降软钢丝、荡爬杆、抖空竹、吊环、柔术等20多种高难度杂技技艺巧妙融入叙事,这些“超现实”的杂技动作和出海学艺、龙宫夺宝、大闹天宫等《西游记》中的经典场面分外契合。如通过“荡爬杆”和“绳技”等技艺表现花果山中群猴嬉戏的场景,演员们在空中轻盈换杆的动作将猴子的敏捷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龙宫夺宝”篇中,剧组在空竹中加入灯光元素,运用抖空竹技艺营造出深海神秘光芒的视觉效果,而柔术则成为模拟海底生物动态美感的技巧载体。在高潮段落“大闹天宫”中,“双层滚环”化作哪吒的风火轮,红色高空绸吊象征着太上老君炼丹炉中的三昧真火,演员们在绸缎上倒挂金钩、快速旋转的动作生动展现出火焰的炙热之感。这些在其他舞台艺术形式中难以呈现的神话元素,经由杂技演员们刚柔并济的肢体语言与精妙绝伦的技艺诠释,幻化为可感的视觉诗篇。

  杂技以技艺挑战人体极限,本无剧情的概念,用其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破除传情达意的“违和感”并不容易。《西游·悟空》中,孙悟空聪明灵动却性格急躁,既有“上天入地”的本领,又需要学会将这种能力限制在责任与规则之内。为了做到真正以“技”来塑造好孙悟空形象,该剧采取由3位演员分别饰演不同阶段孙悟空的创作思路。这种做法既可以更加灵活地塑造角色的多面性格,也能充分发挥不同演员的杂技专长,为技巧融入剧情博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饰演小孙悟空的演员是来自广州杂技团学员队的何仪,14岁的她身形轻巧,灵活运用爬杆和绳技表现出小孙悟空的活泼和灵动。少年悟空由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青年首席演员唐哲饰演,他用曾经斩获世界杂技最高奖的“升降软钢丝”节目,艺术化地展现了孙悟空为拜师长途跋涉的艰险之旅。在一根左右摇摆的软钢丝上,唐哲完成了翻飞、急转、单手顶、水平顶、单拐倒立等高难度绝技。悟空在钢丝上的颠簸,隐喻着求道之路的坎坷不易。掌控神通后狂妄自大的悟空,则由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王建国饰演。剧中,一段他身处黑暗环境在单杠上单手倒立的表演,以动作的惊险外化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绝望,让观众在惊叹高超技艺之余更能体会到人物的心理状态。三位演员高难度的杂技技艺并非单纯炫技,也是塑造人物的符号语言,让孙悟空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和生动,更具情感温度。

  《西游·悟空》的舞台效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该剧借助舞美与舞台科技的协同创新,构建起充满神话奇幻感的沉浸式舞台,使杂技技巧与叙事节奏、角色塑造形成深度共振。威亚系统、全息纱幕投影等舞台装置,打破了传统杂技的平面表演维度,为杂技表演营造出动态叙事空间。如当悟空倒挂于象征三昧真火的红色绸缎时,威亚系统的精准位移与投影光效形成合力,将炼丹炉中烈焰的灼热感转化为具象的空间压迫感,令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悟空单杠倒立的定格瞬间,动态追光系统控制下的灯束骤然收缩为暗红色圆形光域,引导观众视线聚焦于演员肌肉震颤的细节,金属杆的冷光与演员汗水的反光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出技术对叙事的赋能与重构。

  《西游·悟空》将杂技艺术表达和现代舞台科技融合,为传统文化IP的现代表达提供了新思路。从《西游·悟空》到《哪吒》《白蛇传》《精卫传奇》《九色鹿》等,中国杂技剧正在形成独特的艺术范式。这种融合了技艺、叙事与科技的舞台艺术形式,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4日 16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