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时评】
作者:梅 扬(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近日,《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通过,明确将川菜产业协同、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品牌建设、国际化布局以及相关服务保障等纳入法治轨道,从田间到舌尖、从品牌到品质,系统性助力川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川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川菜(含火锅)门店已超32万家,城市覆盖率达92.2%;在海外60万家中餐厅中,川菜餐厅占比近三分之一,成为中国菜肴出海“排头兵”。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如何加强规模化标准化、更好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川菜产业发展绕不开的课题。此次立法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小而灵”的思路,对川菜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力求以“小切口”推动“大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不同领域积极探索“小切口”确立产品标准和行业规范,针对特定产业或特定问题制定精准化的法律法规,突出其针对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特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
“小切口”立法具有针对性,其聚焦某些重点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或者某个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门规定,通过顶层设计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山东是我国能源生产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近1/10。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审议通过了《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从产业发展、能源转型、生态建设以及绿色生活全产业链入手,提出多项有力举措。在该条例推动下,山东省绿色低碳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核电、风电、地热能等新技术项目纷纷落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占比超过煤电。
“小切口”立法具有可操作性,其追求的不是系统完备的体例结构和面面俱到的内容体系,而是注重简明扼要和明确具体,通过直击要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细化的解决方案。如一些地方出台的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湖南省茶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共13条、《宣城市民宿促进条例》共22条、《邢台市快递业发展促进条例》共33条。这3部法规在体例结构上均无章节设置,在内容体系上也无“穿靴戴帽”式条款、准用条款和重复性条款,而是找准产业发展中的症结,对症下药。这显著提升了立法的实效性,有助于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准确理解和实施法规。
“小切口”立法具有灵活性,其采用模块化、轻量级的方式,可以突出“急用先立”,及时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立法需求。尤其是在技术迭代飞快的产业领域,全面立法可能尚未成熟,但通过集中资源先进行“小切口”立法,可以快速填补相关空白,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难题。比如,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只有打造出数字经济产业的“制度高地”,才有可能抢占行业发展的先机。但考虑当前实际,我国主要是由地方进行“小切口”立法,如《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湖北省数字经济促进办法》等,为数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小切口”立法是我国立法工作的重要创新,其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特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法治保障。未来,随着新业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立法机关须进一步优化“小切口”立法的体制机制,让法治真正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5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