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持续援助缅甸抗震救灾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持续援助缅甸抗震救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28 05: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连线】

  守望相助 胞波情深

中国持续援助缅甸抗震救灾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晓阳

  两个月前,缅甸突发7.9级强震,造成逾3800人死亡、5100人受伤。灾难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也在中缅建交75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为两国千年胞波情谊续写新的篇章。

  “3·28”强震发生后仅一天,中国搜救人员就火速驰援缅甸,成为最早抵达灾区现场的国际救援力量。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缅甸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关切,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

  不久前,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在俄罗斯莫斯科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时表示:缅甸遭受地震灾害后,中方第一时间向缅方表达真切慰问,最早对缅提供援助并帮助缅救灾,体现了对缅甸的胞波情谊和患难真情,缅甸人民将永远铭记。

  缅甸仰光省首席部长梭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每当缅甸遇到困难,缅中之间的胞波情谊总是推动着中国第一时间将温暖送到缅甸。缅甸民众深深感谢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无私付出。

  两个月来,中国的援助行动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截至5月25日,中国政府累计援助缅甸十五批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物资,包括3940顶帐篷、1万条毛毯、4万顶蚊帐、1.8万块防水布、5.5万个急救包、1048套净水设备、7000箱方便食品、2000套户外炊具、1万个太阳能灯、4万套清洁日用品、64.8万粒霍乱疫苗、6.8万剂破伤风疫苗、311.7万盒/瓶药品、16.3万件医疗耗材和器械、5000套办公和住宅板房及配套家具、95套移动手术室及3套组式医疗救治系统、3万吨柴油、2万吨汽油等,涵盖了从紧急救援到灾后重建的各个环节,有效覆盖了灾区各个角落。曼德勒市市长吴觉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捐赠的物资不仅实用,而且恰恰是灾区最需要的。

  专业队伍精准施救。中国派遣的援缅卫生防疫队是缅甸震后唯一一支抵达震中曼德勒地区的国际卫生防疫队,其专业水准获得缅方高度认可。曼德勒省首席部长苗昂对此深表感激,缅甸卫生部公共卫生司副司长吞汀更是对防疫队的专业工作给予衷心感谢和高度认可。曼德勒省卫生厅官员评价中国援缅卫生防疫队“非常专业、热情友好、值得信赖”。

  医疗援助更是雪中送炭。中国多支民间社会力量捐赠医治创伤感染的急需药品,为地震伤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缅甸卫生部官员表示,这些珍贵的药品将能够救治更多的地震伤员,帮助他们早日康复,重新投入到重建美好家园的行列中。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胞波情谊源远流长。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这份深厚友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缅甸社会福利和救济安置部官员表示,缅中两国人民胞波情谊深厚如山,我们由衷感谢中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力量为缅甸抗震救灾提供的大量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这种友谊不仅体现在政府层面,更深深植根于两国人民心中。正如缅甸民众不断表达的:“我们深深感谢中国政府和民众的一切付出。”

  缅甸官媒《缅甸环球新光报》对中国的援助给予高度评价,特别赞扬了中国救援人员在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曼德勒地区,日以继夜地搜救生命。文章还积极评价了中国在7小时内开发的DeepSeek紧急翻译平台,以及中国空间站卫星系统对地震损毁地点的详细扫描等技术支持。报道认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缅甸的善意和坚定支持“在缅甸人民心中达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的位置”,这种跨越边界、语言的相互关爱,证明了“真正的友谊在最黑暗的时刻闪闪发光”。

  今年是中缅建交75周年,这次地震救援行动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上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正如中国驻缅甸大使马珈在缅甸官媒发表的署名文章《守望相助胞波情 亲诚惠容谱新篇》中提到的,缅甸突发大地震后,中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全力帮助缅甸抗震救灾并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在这一过程中,缅甸人民也展现出了百折不挠的勇敢、乐观和坚强。中方坚信,地震撕裂了大地,但不能切断中缅胞波情谊,无法动摇我们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理念与信心。

  (光明日报仰光5月27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8日 12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