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城市风华录》:展示每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城市风华录》:展示每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02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许明(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讲师)

  如果说一座城市的气质来自岁月的沉淀与时代的塑形,那么《城市风华录》便是一幅在影像中徐徐铺展的中国城市精神图谱。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城市风华录》,以“一城一格”为创作理念,通过沉浸式探访、多维叙事和互动表达,聚焦苏州、宁波、福州等代表性城市,在古今交织中呈现中国城市的发展脉络。

  《城市风华录》跳出传统文化节目的惯常叙事框架,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了有温度的转向。作品不是简单的“风光介绍”或“历史盘点”,而是通过“风华团”嘉宾的实地探访与沉浸体验,将城市还原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活场域。在宁波篇中,从“最美上学路”的步道设计到“席地而坐”的城市理念,从风雨连廊的遮蔽细节到市民垃圾分类的主动参与,节目设计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城市治理理念在生活肌理中的自然生长。节目用民生故事将“文明城市”这一概念具象化,强调城市不只是空间,更是生活的共同体、情感的连接体与文明的承载体。

  当镜头延展至历史维度,《城市风华录》更展现出其“以史观今”的文化视野。在对“城之所来”的追溯中,节目试图在回望过往中梳理出文明的连续性与当代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宁波篇以“海定波宁”为核心线索,架起了从井头山遗址的史前海洋文明,到天一阁藏书文化,再到宁波舟山港的产业跃迁的时间结构;苏州篇以“水”入题,串联起山塘河、古典园林、老年大学等场景,展现这座城市传统意境与现代活力的并行共生。节目不拘泥于物质空间的描摹,而是以历史文脉为基底,书写出城市文明在代际更替中的精神传承。

  《城市风华录》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落实到感官层面。在福州,绵延的福道林荫不断、景观不断、设施不断,串联起城市公园、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等,让居民沉浸式体验庞大完备的公共空间网络。从城市规划到文化展演,从公共空间到民众日常,从手工艺再造到数字经济展示,节目始终将“人民的城市”与人民的需求放在一起考量。这种生活流叙事和沉浸式互动交织,让节目在展示城市现代化成果的同时,唤起观众对“我与城市的关系”的深度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者还精准拿捏语言节奏与视觉叙事,在“纪实”与“美学”之间找到了平衡。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文化传承与现实观照自然衔接。陶瓷技艺出现在市井小摊,评弹之音回荡在街心公园,龙舟徜徉于城市内河。频繁出现的非遗元素,自然融入市民、嘉宾与空间的互动中,成为流动的生活底色。

  《城市风华录》并不试图为城市下定义,而是努力找到并呈现每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比如苏州的园林雅韵、宁波的港通天下等。这档节目用真实而深邃的视角讲述中国城市的故事,为城市叙事注入了文化自觉与情感温度。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2日 15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