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泸州7月5日电(记者李晓东、周洪双 通讯员易佳)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5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开幕。本届赛事以“保护文化遗产 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名选手在金属、陶瓷、纸张、书画、木作、泥瓦作及考古探掘六大项目中展开竞技交流。
该赛事是目前中国文物行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也是文物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重要平台。本次大赛参赛选手数量较上届增长34%,高学历化趋势显著,本科以上学历者占比53.58%,硕士人数激增96%。选手年龄跨度从19岁到59岁,老中青三代技能人才同台竞技,反映出文物考古行业从经验传承向系统化教育培养的转型。
文物修复师是推动文物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打出人才建设“组合拳”,持续完善文物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先后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考古探掘工国家职业标准》,举办陶瓷、纸张、壁画等文物修复、古建修缮、石窟寺保护等文物项目培训,推动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交叉学科门类下增设文物专业学位类别,开展案例教学试点等,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文物人才队伍向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职业化加速迈进。
地方实践则凸显差异化探索。文物大省四川以“三星堆人才十条”专项激励为引领,依托真实遗址开展技能竞赛,推行“大师带高徒”师承制,形成“政策+竞赛+师承”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营造文物考古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在本次大赛的奖项设置上,各赛项前5名可获技师职能等级,第6至15名晋升高级工,一等奖获得者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实施意见》将打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社会地位的挂钩通道。
本次大赛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6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