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江西峡江:农家小院话桑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江西峡江:农家小院话桑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10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王洋 李玉兰 胡晓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范小勇

  夏日的午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戈坪乡芳田村,72岁老党员肖党生家的小院里格外热闹。几张木凳围成一圈,五六个村民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上个月,咱村评上全县卫生第一名,这个月可要继续保持啊!”肖党生一边给大伙儿倒茶,一边提醒道。这个看似普通的农家小院,如今成了村里最热闹的“议事厅”。

  在峡江县,像这样的“邻里小院”已有826个。它们或是村民闲置的附属房、或是村头的大树下、或其他空地,经过简单改造后,挂上一块“邻里小院”的牌子,就成了村民说事议事的好去处。

  “过去,有事要跑到村委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在洲上村,村民李秋生对小院赞不绝口。今年春耕时,他发现田里缺水,便来到小院反映情况。院长李海根立即召集村民代表实地查看,发现是上游矿山关停导致灌溉水系受损。当天下午,小院就组织村民议事会商讨解决方案,并第一时间向乡政府反映。仅用10天时间,一座崭新的排灌站就建成投用,280亩稻田的灌溉问题迎刃而解。

  小院能有这样的办事效率,离不开一群特殊的“当家人”。这些由村民推选出来的“院长”,既有退休教师、返乡创业青年,也有像肖党生这样的老党员。

  “曾启华和邻居因田埂过水发生口角,当场调解成功”“村内家禽散养问题,组织村民议事会三天内形成解决方案”……翻开肖党生随身携带的记事本,每一页都工整地记录着村民的诉求,旁边还标注着解决进度和结果。肖党生告诉记者,他身后还有个强大的“服务团”作支撑:乡镇包村干部每周都来支招儿,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支书更是随叫随到。“有啥难事,一个电话就能把‘救兵’请来。”他笑着说道。

  更让乡亲们惊喜的是,“土办法”里还增添了“新智慧”。金坪民族乡移山村的刘强清晨去果园浇水,发现灌溉水管坏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扫描了“邻里小院”墙上的“码上办”二维码,不到两小时,维修人员就上门解决了问题。

  “现在反映问题太方便了,手机一点就有人来办。”刘强笑着说。这种“指尖治理”模式,正是峡江县依托数字平台开发的创新举措,通过“一键呼叫”“智慧调解”等功能,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今年以来,峡江县依托“邻里小院”共开展系列活动3300余场,服务群众4.2万余人次,商定环境整治等村级大小事1870余项,累计收集办理邻里纠纷、安全隐患、困难帮扶等“暖心小事”320余件。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0日 09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