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刘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侧重文明理念塑造和实践,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构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支撑,体现出中国对构建一个持久和平繁荣世界的整体思考,是中国为全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助力实现全人类的现代化发展。
促进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
当前,人类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小圈子”政治、“本国优先”等单边主义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肆虐,地区冲突不断。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文明向何处去?全球文明倡议是对这些问题的有力回应,其丰富内涵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实践路径。
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和客观现实。人类社会历经千年发展,造就了不同的文明,共同构建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不同文明之间没有所谓高低等级之别,共同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指引,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理论界相继提出“文明冲突论”和“历史终结论”,为人类社会设立西方文明标准和文明等级,实际上是在宣扬种族优越论。全球文明倡议使人类社会找回文明初心,重新确立多样且平等的文明观,从根本上化解“文明冲突”。
文明是相通、包容的,且存在共同价值的。不同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根本要求。历史证明,文明开放包容既可使本国文明繁荣,也可以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认为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这重新确认了文明的相通性、包容性和共同价值属性,巩固了不同文明间交往和共生的共识。
文明是传承且不断创新的。任何文明想要保持生命力都必须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重视文明传承,就是重视本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尊重和保护各国各民族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汲取其中的精华。重视文明创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文明是需要对话交流和相互借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上,多元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大发展、大繁荣,书写了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灿烂篇章。文明交流是指不同文明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增进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互信和共鸣。文明互鉴是指不同文明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新的启示和镜鉴,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为世界共同繁荣注入文明力量
全球文明倡议是理念的倡议,更是实践的倡议。习近平主席指出:“我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就是要推动国际社会解决物质和精神失衡问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全球文明倡议既充分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现实,又努力寻求各种文明间的最大公约数;既重视文明传承,又鉴往知来,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将助力人类共同进步、促进世界繁荣发展。
全球文明倡议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外交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其中,发展是动力,安全是保障,文明是发展和安全成果的集中体现。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揭示了西方中心论和文明优越论的虚伪性,展现了中国在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为解决文明冲突所预设的文明对立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2024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这是中国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不同文明间平等交流对话、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建立一系列文明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机制,为解决国与国间的矛盾分歧提供了新思路。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强调通过文明对话交流和互鉴,而不是霸权、单边和对抗的方式解决矛盾分歧,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依托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金砖合作机制、中国-中亚峰会等多边合作平台开展文明对话,将中国的文明理念写入会议宣言或联合声明,在世界范围内收获越来越多的认同。通过搭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世界古典学大会等多边国际会议,通过推动春节等传统中国节日文化走出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还提议成立国际调解院,33个国家成为创始成员国,为多元文明共存背景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创造了制度条件。
全球文明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有机结合,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为世界文明发展注入新活力。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成功推进了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颇具代表性的是,中国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不断推进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合作项目,增进了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到2030年“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创造1.6万亿美元收益。中国式现代化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富民强的信心,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体现了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理念。
总而言之,全球文明倡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时代意义,有助于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将为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建设包容世界提供持久动力。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0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