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对话超越分歧 共创更美好未来——来自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声音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对话超越分歧 共创更美好未来——来自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声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11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别关注】

  光明日报记者 蔺紫鸥 张斐晔 杨逸夫 阮紫嫣 闫丛笑

  7月10日至11日,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北京出席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围绕“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展开对话。各方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将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发展繁荣,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对话超越分歧 共创更美好未来——来自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声音

图为会议现场。光明网记者 张安迪摄/光明图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会议所致贺信中强调,中国愿同各国一道,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凝聚共识,促进不同文明和合共生

  “今日大家齐聚一堂,是怀着共同的决心:为人类建设一个更加和平、公正和文明的未来。”开幕式上,印度尼西亚民主斗争党总主席、前总统梅加瓦蒂道出各方心声。全球多国的前政要在致辞中呼吁,面对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各国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20年来,联合国文明联盟一直致力于通过提供全球对话平台,搭建理解的桥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贺信中强调,对话是通往和平之路,以对话促和平是联合国使命的真谛,也是在全球维护和平、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权的关键所在。冲突、狭隘和虚假的信息,让世界濒临分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话尤为重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是推动相互理解和全球团结的强大力量。他呼吁全球各国携起手来,以博爱化解仇恨,以对话超越分歧,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共生、团结互助、平等享有尊严和权利的人类大家庭。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加强文明间对话的紧迫性不言而喻。”比利时前首相莱特姆认为,为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各文明应加强对话交流,消除隔阂与误解,凝聚共识,积极开展合作。各国应通过建设性的对话推动文明交流,这些对话也应尽可能地为群体和个人创造更多了解彼此文化的机会,并且在尊重和包容其他文明的前提下,和平地彰显自身的特质。

  “我对全球文明倡议的四大支柱,即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表示全面赞同和支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在当前部分国家回归零和思维,世界各地的战争与对立反复上演的背景下,中国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世界,以全球发展倡议凝聚共识,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霸权逻辑,认同文明的多样性,为全球治理注入了可持续的东方力量。

  纳米比亚前总统姆本巴表示,正是因为纳米比亚与中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信任的原则,纳中人民建立了全天候的友谊。纳米比亚以及整个非洲大陆始终主张通过全球对话来增进理解,鼓励通过合作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当前世界所面临的多重挑战。他说,纳米比亚愿与各国携手同行,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全球文明倡议,“我们相信这一倡议将引领我们迈向一个更加包容、稳定、和平与繁荣的未来,一个建立在人类共同权利与理想基础之上的未来”。

  以心相交,推动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通过复信、贺信面向各国人民开展友好工作,2024全年就有30余次“书信外交”。开幕式上,三位曾收到习近平主席复信的嘉宾分享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故事。从民间情谊到基建合作,从商业往来到制度互鉴,三位讲述者的故事虽领域各异,却共同勾勒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立体图景。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艾琳·麦金尼斯以一句地道的中文开场。她动情讲述了当年鼓岭当地居民腾出房子做诊所、帮建房屋的感人故事。“那是一个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家园,我想‘和平、友谊和爱’的鼓岭精神,正是全球文明倡议所要传递的。”麦金尼斯对两国民间友好作出美好展望,“当美中人民并肩走在友谊之路上,沿途必将鲜花绽放。”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籍留学生加姆利克·卡里乌在中国学成归国后曾参与建设蒙内铁路。他自豪地介绍,如今,这条“幸福路”将原本需要十几个小时的路程缩短至几个小时,成为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的“世纪铁路”。

  习近平主席曾在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时强调,“希望你们学好专业知识,赓续传统友谊,投身两国合作,讲好中非友好故事,为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卡里乌在会上表示:“我们将谨记习主席对我们的殷切期盼,珍惜在华所学,为肯中、非中友好贡献青春力量。”

  “我是一名中国女婿。”中国丹麦商会全国创始会长西蒙·利希滕贝格一开口就让现场观众会心一笑。这位“中国通”以自身企业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贸易合作促进中丹、中欧增进理解、深化友谊。

  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复信中国丹麦商会负责人指出,希望中国丹麦商会及会员企业继续在中丹、中欧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为增进中丹、中欧相互了解和友好,深化双方互利合作贡献力量。对此,西蒙在会上表示,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并呼吁各国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做携手的“同行者”。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他特别赞赏中国为世界注入的稳定性:“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文明对话,谱写人类和谐共处新篇章

  会议举办前夕,各国嘉宾赴陕西、上海、山东、甘肃、浙江等地参访,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对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有了更大的信心。

  “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其分享、和睦、尊重的品质值得学习。”肯尼亚前内阁部长图朱表示,非洲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价值观之一叫作“乌班图精神”,即“我因你而存在”,同样强调“尊重、互助、关怀、无私”。“可以看到,我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拥有很多人类共有的精神。”他强调应摒弃“我们对抗他们”的对立叙事,接纳基于共同人性的理念,而不是因文化差异产生冲突。世界需要多元声音,人类共享着同一颗星球。

  图朱回忆三十多年前首次到访中国,那时北京随处可见自行车,如今中国的电动汽车远销海外,中国变化之大堪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变革。“全球文明倡议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倡议。”他说,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互利与尊重,让民间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进而促进政治互信,令人对世界和平的未来充满信心。

  塞浦路斯社会民主运动副主席赫里斯托祖卢认为,此次会议向世界宣告,交流能够构建更美好的未来。“我希望能在这里结识各国各领域的未来推动者,共同促进和平与友谊。”

  首次来到中国的赫里斯托祖卢亲身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真诚与热情,尤其欣赏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依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我希望把在这里看到的经验及与各国嘉宾交流的成果带回我的国家。”他认为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在于传递合作创造未来的理念,“了解对方才能加深友谊,弥合偏见与误解,缓解一些地区的紧张局势。”

  来自巴基斯坦的青年学者金明竺认为,各国应通过旅游业、文化交流等专业途径保护文化,“在这些方面,中国正大力投入,滋养文化多样性”。她说,当下地缘政治日趋紧张,中国举办文明对话会议正当其时。“我们要强调各国历史、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要性——这是相互共情的基础,不能将他人‘异类化’,人类需要团结而非对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高度赞赏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及采取的相关措施,称其是促进世界和平和谐团结的愿景,是给世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珍贵馈赠。

  “文明对话是抵御战争的坚实壁垒。”法国国民议会前第一副议长卡洛尔·布鲁-博纳尔感谢中国举办此次会议促进交流。他在发言中指出,文明交流互鉴在平息战争、维护和平方面意义重大,应借助青年交流、高科技应用等扩大文明交流范围,促进不同国家相互理解与信任。

  瓦努阿图统一运动改良党主席、政府前总理夏洛特·萨尔维表示,瓦努阿图欢迎并支持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两国建交以来,团结合作是双边关系的主流,未来应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在治国理政、人文往来、发展合作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发展创新。

  (光明日报北京7月10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1日 12版)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