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鸣 镝】
光明日报记者 蔺紫鸥
7月10日至11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在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和平、发展、治理和信任鸿沟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文明对话作为联结各方的桥梁,将推动不同文明跨越山海携手应对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增进人类福祉。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
从张骞凿空西域到郑和七下西洋,从马可·波罗游历东方到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历史长卷。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人类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文明对话正当其时。
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着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得到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2024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将每年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顺应了各国人民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人类进步的普遍愿望。
“多样性是一种力量而非威胁。”印度尼西亚民主斗争党总主席、前总统梅加瓦蒂在会议开幕式上说。如今,这种力量正在打破“文明优越论”的迷思,让不同文明在平等对话中找到共鸣。
文明对话是和平的纽带。点开联合国新设立的文明对话国际日专题网页,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致辞格外醒目——“联合国建立在一个基本信念之上:对话是通往和平的途径。”无论是沙特与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还是金砖国家扩容彰显文明包容,都昭示着文明对话的强大生命力。今年6月10日是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交流的回响更在全球多地激荡,减少偏见与隔阂,筑牢互信之基。在埃及、罗马尼亚、丹麦等国,“对话·知音”活动以悦耳旋律架起心灵的桥梁;在白俄罗斯、墨西哥、尼日利亚等国,“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以茶会友,传递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
文明对话是发展的动力。中国不仅是文明对话的倡导者,更是笃定的践行者。从与希腊共建文明互鉴中心,到与拉美国家开展联合考古;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百家争鸣,到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平台的务实合作;从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项举措,到分享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中国搭建的文明对话平台正汇聚起磅礴力量,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美美与共”的理念。正如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西所言:“中国强调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价值和存在合理性,应该相互尊重、互学互鉴,这一理念契合了当今国际社会推动多元共存、包容发展的普遍共识。”
文明对话是友谊的桥梁。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免签“朋友圈”,举办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开设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举办中外旅游年、文化节、青年艺术节……近日,习近平主席向参加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倡议访华的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青少年匹克球文化交流访华团师生回复口信表示,“祝贺你们访华取得成功,很高兴看到匹克球这项运动成为中美两国青少年交流的新纽带。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希望你们做两国友好的新一代使者,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作出更大贡献”。
一个个坚定承诺、一项项扎实行动让不同文明相互成就,推动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正是中国的努力,让全球文明多样性如锦缎般绚丽璀璨。”肯尼亚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代表阿巴布·纳姆万巴如此感叹。未来,中方将继续同各方一道奏响文明交融的和声,以文明对话凝聚共识、增进理解、促进团结,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共同描绘人类美好明天。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