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河北承德:文化遗产成为民族团结“生动课堂”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河北承德:文化遗产成为民族团结“生动课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26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建成

  “土尔扈特部在外漂泊了一个多世纪,历经艰险,还是义无反顾回到祖国的怀抱,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日前,在河北承德博物馆“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厅,导游王迪站在土尔扈特部东归示意图前,为游客介绍这段历史。

  湖北游客彭进武感叹道:“站在这片见证东归的土地上,聆听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讲述,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力量。”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是见证清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的世界文化遗产,其恢宏建筑、珍贵文物与历史记忆,彰显中华文明包容并蓄的基因。如今,它们正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沉浸式”教育高地。

  “河北承德世界遗产城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绝非简单的保护修缮。”承德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规划三年实施56项重点任务,核心是激活历史根脉的生命力,让每一块砖石都成为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教材’。”

  2021年以来,全市落地文保项目58个,投入资金2.2亿元。避暑山庄珠源寺古建筑基址整修加固、文物保护修缮历程展陈等关键项目相继获批,为历史“活态”展示奠定基础。同时,创新引入社会力量,近三年吸纳社会资金超1000万元投入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与环境提升,形成“全民守护文化遗产、共促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在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正转化为直抵人心的讲述。依托系统梳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成果,避暑山庄博物院出版了《避暑山庄博物院文集》,有25个彰显民族融合的精品陈列。

  借力河北省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市建设,承德指导全市备案的中小博物馆深挖本地民族文化资源、优化展陈,平泉市博物馆推出《讲好平泉“三交”故事》线上展播及巡展;同时创新“博物馆+新媒体”宣传方式,开通云展览,与承德广播电视台合作制作《假如文物会说话》《爱上博物馆》等10余个栏目,观看量超300万人次。

  国家级平台“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协会”正在持续发力。“我们的家园·把承德讲给世界听”研学朗诵课堂已走进高校举办50场,覆盖师生及公众超4万人次。

  如何让文化遗产成为促进各民族“三交”的时代桥梁?承德精心策划了避暑山庄新春灯会、“千人千面·民族之美”文化周等活动。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对580余名导游展开专项培训,使他们成为传播“三交”故事的先锋。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6日 09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