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整合社会资源 拓展就业渠道——各地探索为临时遇困人员铺就“就业快车道”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整合社会资源 拓展就业渠道——各地探索为临时遇困人员铺就“就业快车道”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27 04: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任欢 杨桐彤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持续探索用更多技能帮扶与就业支持,助力临时遇困人员摆脱困境、改善生活。

  7月,31岁的阿轩(化名)来到广州市救助管理站求助。此前,他从事电商行业多年,因公司效益不佳选择了辞职。没想到,之后很长的时间,他一直找不到工作,生活倍感压力。

  “根据您已经掌握的技能,我认为可以选择物流岗位。”“我更想去做餐饮,学点新技能。”经过沟通,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与阿轩确定了求职方向,并为他介绍了周边大型商业体和主要商圈的餐饮岗位招聘信息。

  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阿轩很快带来了好消息,他在附近餐厅成功应聘。入职报到前,救助站工作人员不仅为阿轩准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还帮他对接社会组织申请了慈善资金。入职后,阿轩向救助站寄来了工作照,上面的他喜笑颜开,透着对今后生活的憧憬。随照片而来的,还有一封言简意赅的感谢信:“你们的热情帮扶,让我们这些有需要的人,心里更暖了。”

  阿轩的故事,是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帮扶临时遇困人员的缩影。近年来,该站积极构建“一基地”“四平台”服务体系(即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就业岗位接入平台、就业一体自助平台、市内招聘协作平台、爱心企业帮扶平台),协助解决受助人员就业难题。

  “我们制定并录制了快递、养老、洗车等30门就业技能培训课程,在站内建设有直播、电工、保洁等7个就业技能实操区,定期组织受助人员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与实操训练。站内还打造了就业帮扶功能区,配置AI智能求职机、自助服务一体机等智能终端设备,一站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岗位查询、简历制作、在线投递等多项服务。”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我们还协调市人社局开通‘救助站就业帮扶’专属管理账号,联系人才市场、爱心企业、职介所等,为受助人员提供定制式推荐就业服务。”

  在江苏苏州,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正用“救助+就业”帮扶项目,为有就业意愿的临时遇困人员与用工企业搭建桥梁。

  今年19岁的四川小伙儿小隆(化名),不久前独自一人来到苏州闯荡。由于缺乏求职信息和相关资源,再加上不慎丢失了身份证件,让他在找工作时四处碰壁。于是,小隆选择来到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寻求帮助。

  在了解小隆的诉求后,该站工作人员先协助他联系了公安部门补办证件。同时,根据小隆交流过程中展现出的性格开朗、沟通能力良好、不怕吃苦的特质,工作人员在与小隆达成一致的基础上,为他争取到多家外卖平台的面试机会,并借助“苏州地区就业帮扶中心”的平台优势,帮助小隆顺利通过某外卖平台的岗前培训,成为一名外卖骑手。

  半个月后,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回访中了解到,作为非本地的新人骑手,小隆因对配送区域不太熟悉,导致订单配送效率较低,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于是,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某外卖平台,建议平台为小隆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骑手分享诀窍,迅速帮助小隆提升了配送效率。

  依托“需求及能力评估—就业资源链接—跟踪服务回访—服务质效评估”的闭环机制,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时刻倾听用工企业及临时遇困人员对就业帮扶服务的意见建议。同时,为更快实现人岗匹配,该站还优选部分用工企业开展协作,针对因年龄、技能、境遇等因素被就业市场边缘化的临困人员,由用工企业组建专业带教团队为其开设定制化岗前培训,以此提升其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让“临时工作”变成“稳定生计”。

  “2025年以来,我们已为141人次提供就业帮扶服务,成功为30名临时遇困人员实现‘在苏就业’的心愿。同时,我们还精心编制《‘就在苏州 救有温度’救助+就业宣传手册》,通过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进一步提升服务覆盖面,为更多临时遇困人员提供精准、及时的帮扶。”苏州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

  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的务实举措,正为临时遇困人员铺就“就业快车道”。

  在浙江,丽水市救助管理站主动对接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定期邀请就业辅导专家上门指导,为受助人员筛选适合的岗位;印制就业帮扶服务卡片,标注劳务市场地址和交通指引,引导受助人员关注就业信息;为有需求的临时遇困人员提供交通、住宿支持,对行动不便者安排救助用车,保障其前往就业市场。

  在云南,昆明市民政局、市人社局整合多方资源,在昆明市人民政府救助管理站设立临时遇困救助对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救助链条。

  …………

  日前,天津市救助管理站迎来了一位名叫小刚(化名)的求助者,在站内照料期间,工作人员了解到小刚有就业意向及需求后,立即与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线上对接,并根据小刚的条件及要求,帮其应聘了河东区某政府机关保安岗位。

  天津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站制定了“救助+就业”专项服务六步法,通过主动识别受助人员的就业意愿,帮助受助人员找到合适岗位,并陪同面试上岗,提供全流程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就业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帮助受助人员实现从基本生活保障到稳定就业、回归社会的根本性转变。”这位负责人说。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7日 10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