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时评】网络基础设施筑起数字经济新底座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时评】网络基础设施筑起数字经济新底座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5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时评】

  作者:戎 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近日,国务院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信部称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到459.8万个,5G应用场景广泛,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过了1亿台(套),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呈规模化发展。

  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和覆盖领先地位的形成,并非由单一因素所推动,而是政策牵引、要素驱动与生态赋能共同作用,政府主导与市场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结果。首先,政府凭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力推进了以“‘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数字中国”为主线的一系列数字经济政策,对网络与算力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了有效的长期布局。2017年起国务院文件把工业互联网定位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要求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其后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持续强调建设高速泛在、云网协同、算网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并将“双千兆”网络、数据中心与工业互联网纳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其次,在关键市场要素的规划中,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通过数据基础制度的制定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在市场侧催生数据“采存算管用”的大规模需求,反向驱动了网络基础设施底座扩容升级。从国家数字生态的视角来看,包含网络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是产业和消费平台的能力底座,同时也是数据要素依托平台释放潜能、赋能百业千行数实融合的重要前提。随着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数据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对网络基础设施的连接密度、带宽与算力等形成持续性的要素拉动。

  在市场主体的建设上,我国也高度重视通用网络技术龙头企业与平台的生态培育,使得政策布局和针对性投资在市场侧的落地有的放矢,进而赋能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我国数字经济中的龙头企业凭借出色的通用数字技术能力基础,提供了支持和赋能生态伙伴的平台。这些头部数字企业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大规模整合,并与其开放资源、共建社区,通过生态的扩张将点状需求汇聚成规模化的网络连接,在能力共演的同时,也加速了基础设施端的投资,从而持续促成了最大、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建成。

  未来,立足最大网络基础设施,我国将收获更多的长期收益。从国内市场来看,最大网络基础设施将有效提高各类服务的覆盖范围,降低服务成本,促进国内大循环。从国际竞争格局来看,则有助于我国形成自身主导的核心技术优势,并为未来产业的长远布局提供技术能力基础,进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将数字时代的成果福利更好地惠及民生。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将人工智能与数据相结合的数智能力送达千行百业与千家万户,显著提升政务、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质量与可及性,降低各类服务的获取成本,拓展消费与就业新场景,缩小城乡与区域间的数字鸿沟。随着云网协同、算网融合等能力的持续完善,其更高的稳定性与更低的使用门槛将最终指向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精细化水平。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以互联互通与云计算为核心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力,为关键软硬件与算法框架的持续迭代提供了稳定的发展和试验基础,使得我国能够更好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此同时,最大网络基础设施也将有助于生态应用与服务的全球化拓展,加速第二生态与第一生态的兼容互补、开放共赢,增强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产业中的主导力。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形成对更加长远的未来产业进行战略布局的能力,从而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巩固并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目前,未来数字时代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我国亟须增强在关键赛道上的持续投入。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将有效赋能我国在航天探索、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低空经济以及虚拟空间等未来前沿领域的快速突破,进而助力我国抢占战略竞争高地,推动长期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5日 02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