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人工智能促进消费扩容升级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人工智能促进消费扩容升级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5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点评】

  作者:罗长远(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运用,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从消费角度看,人工智能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促进有效需求。一是有助于扩大消费的空间。在满足大众化消费需求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将节省人的劳动时间,扩展人的生活、发展和享受的时间。这些都为拓展消费的空间提供了可能性。二是有助于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三是有助于提升消费的黏性。人工智能通过对消费习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匹配每一个消费者的喜好,改善消费者的体验,增加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效用水平”。四是有助于释放消费的潜能。“人机互动”可以更全方位地捕捉人们的偏好,将消费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的消费延迟。五是有助于降低消费的不平等。人工智能可以极大提升消费的便捷性,让老人、残疾人、病人等特殊群体的消费变得不那么难,降低消费层面的不平等。

  人工智能能够进一步增加有效供给。作为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扩大了生产的可能性边界,自然也就增加了消费的可能性边界。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也就增加了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从而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支出能力。通过对消费群体偏好的“画像”,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让生产者的供给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产能过剩、逐底竞争和消极内卷。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能够让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同时产生作用,一方面保持价格水平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让生产走上差异化的方向(如口味、花色、品牌、款式),让消费者获得来自多元化的福利。与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推出,可以刺激新的需求,激活休眠的需求,产生“供给创造需求”的效果。如带有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既获得了年轻人的青睐,也受到老年人的关注。

  人工智能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在人工智能的牵引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优化,从供给端发力转向从需求端发力,从着眼于强化生产转向着眼于创造消费。在人工智能的引领下,宏观经济周期更容易被熨平,避免大起大落,为平滑消费创造条件。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收入政策和分配政策有望更为有效,通过再次分配等手段,可将收入适度导向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群体,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政策得到进一步优化,让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获得人工智能的赋能,实现消费能级的跃升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如,夏季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万人星空演唱会进行的无人机表演,吸引了游客,增加了消费,让文旅的能级得到了提升。在开放的环境中,人工智能也可以助力进口从注重供给和生产走向注重需求和消费,从进口服务于“查漏补缺”走向提升消费品质和消费能级。在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也可以助力设计消费友好型和更健康的贸易政策。

  人工智能助推进一步拓展消费场景。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传统经济业态升级。以夜间经济为例,上海世博源通过“AI+商业”的互动体验,打造2025上海夜生活节消费新场景,受到消费者欢迎。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催生新的消费场景,如无人机表演等低空经济。近些年来,冰雪经济、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新的经济业态不断发展。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这些新的经济业态中有望产生消费友好型的场景,产生更大的消费动能。譬如,伴随人口老龄化,智能养老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人工智能有助于打造更多与此相关的消费场景。

  (项目统筹:光明日报记者 陈海波)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5日 07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