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特别关注·中国-东盟博览会】
光明日报记者 闫丛笑
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国际友城进东博”展区里,热络的交流中可以捕捉到世界各地的语言。
在这场以中国-东盟合作为核心的盛会上,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元素同样闪亮,“友城”展区打卡处不时排起长龙。土耳其的手工熏香与地毯、斯里兰卡的香料和宝石、尼泊尔的手工羊毛毡……来自国际友城的能工巧匠们带来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商品,共同绘就了一幅流动的世界风情画卷。
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展区人头攒动,来自德班的阿赞德·恩德贝莱身着民族服饰,热情大方地向往来人群展示她手工缝制的牛皮包。她介绍,她的品牌“什洛博”在祖鲁语中寓意着“家庭”,其产品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文化的注脚——白色代表纯洁,蓝色象征海洋与和平,黄色如阳光,红色表示爱,绿色则代表生命与财富。“这里不仅销售产品,更联结着跨越山海的友谊”。
这是阿赞德第二次参加东博会。去年,她凭借精湛的工艺荣获东博会展品评选银奖。今年,她带来了更多有机材质的手工艺品,也得到了很多老顾客的认可。“她们特意来找我,告诉我这些包非常耐用。”她说,“中国市场充满潜力,让我更加坚信好产品既要讲故事,更要守匠心。”
首次参展的南非姑娘马科萨扎内·洛林带来了精心设计的服装系列。“搜索引擎并不能替代现场交流,展会给了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我们不仅获得更多经济机遇,还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她表示,期待找到更多的中国合作伙伴,通过开拓中国市场,南非企业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东博会早已超越东盟范畴。自首届东博会以来,广西每年都邀请国际友城参加。今年,来自19个国家30余个友城的代表齐聚一堂,借东博会之桥,开展贸易合作,进行人文交流,寻求更多机遇。正如阿赞德所说:“在东博会,世界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场真实的相遇。”
(光明日报南宁9月20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