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专家视点】
作者:杨蓉荣(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也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精神文明建设赋予经济社会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激发创造活力、提升发展品质,带动社会整体繁荣。一座城市,不仅要有挺拔的“身骨”,也要有富足的“灵魂”,在筑牢人民幸福物质基础的同时,以文明滋养发展根基,以文化涵养城市气质,更好描绘城市发展新画卷。
塑造城市品格,铸就城市之魂。城市品格是植根于城市历史、体现在城市现实的精神特质,反映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追求。城市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矢志笃行的奋斗者、奉献者,离不开从城市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江苏张家港大胆实践、敢闯敢干,实现从基础薄弱的“边角料”到全国百强县“前三名”的跨越,实干奋斗的城市品格深刻地融入城市肌理,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勇立潮头、向新而生,许许多多城市在创新创业的蓝海,勾勒出千帆竞发、生机勃勃的发展新图景。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塑造,淬炼着城市的创新精神,强化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催生敢想敢试、奋楫争先、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创新智慧的竞相迸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实践,彰显着“闯”与“创”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不断厚植城市发展胜势。
厚植文明底蕴,引领社会风尚。文明如风,传递温暖;文明如光,照亮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让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深植于心、外化于行。火爆出圈的“苏超”激战正酣,球迷们“人走场净”的集体自觉,成为城市文明素养悄然提升的温暖印记,亦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具象呈现。山东曲阜深挖儒家文化内涵,以创新形式、活态传承融入现代生活,使传统道德规范焕发新的生命力。浙江慈溪创新文明实践形式,互动化开展接地气的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笔者注意到,不少城市都将文明创建活动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常态化开展建设活动,从“部门独唱”转变为“社会合唱”。以优质多元的文化供给充盈城市精气神,扎实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精彩演绎“城市荣光”与“凡人善举”双重奏,唱响凝心聚力的时代和声。
夯实善治之基,赋能温暖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既要重“面子”,在城市更新蓝图上挥毫泼墨;更要重“里子”,坚持人民至上,通过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拓展基层治理参与主体、搭建基层协商平台等方式,持续抓好“微改革”,在补齐治理短板中提升文明成色。可持续发展是打造幸福宜居之城的重要理念,重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在城市发展上适度“留白”,塑造生活空间“人文美”、生产空间“整洁美”、公共空间“秩序美”、生态空间“风光美”,从而在现代化城市中实现人的精神丰盈与城的格局塑形。同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动资源整合,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向基层一线下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动员各级各类文化单位积极与城乡基层“结对子、种文化”。比如,江苏打造“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依托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取得良好效果。
街头巷尾的文明新风、青山绿水的生态之美、全民乐享的文化雅集,为精神文明繁茂生长提供丰厚沃土,推动城乡文化资源均衡发展、文化传承相互浸润,不断谱写“城”与“人”共生共荣新篇章。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9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