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磁山文化食器:古陶焕新彩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磁山文化食器:古陶焕新彩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05 03: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享设计·悦生活】

  作者:荣池

  磁山文化是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出土陶器多以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成形,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器物有红陶盂、红陶三足钵、石磨盘等。这些器物造型优美,其上装饰有绳纹、篦纹、乳钉纹、麦穗纹、三角纹等,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风貌。

磁山文化食器:古陶焕新彩

磁山文化食器设计

  为了让古老的造物智慧融入现代家居生活,设计师潘伟豪以磁山文化陶器为灵感,结合当代人的烹饪习惯,推出了“磁山文化食器”系列作品。该套设计作品由陶钵、陶罐、磨盘与磨棒、陶盂及支座等饮食器具组成,不仅在造型和色彩上保留了磁山文化陶器的古朴韵味,还在诸多外观细节及使用功能上进行了巧妙改良。

  陶盂及支座是烹煮用具,陶盂为圆桶形容器,以简约的三角纹作装饰,其造型借鉴了出土于河北武安磁山村的“红陶盂”。为了使用更为便捷,设计师在器物两侧添加了盂耳,并进行镂孔处理,加装曲线柔和的提梁构件。同时,陶盂顶盖上以圆雕技法塑造鸟首形盖钮,与陶盂下方成鼎足之势的鸟首形支座相互呼应,其造型灵感源自磁山文化陶器“乳钉绳纹鸟首形陶支脚”。设计师特意将鸟首造型进行了简化处理,顶部的平面让陶盂的放置更加稳固,硬朗的轮廓线条使作品彰显出现代艺术美感。

磁山文化食器:古陶焕新彩

纹饰呈现浮雕质感

  磨盘及磨棒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中对食材、调料等的研磨。设计师在对磁山文化陶器“石磨盘”进行考察时发现,其在使用功能上还存在诸多设计空间。基于此,设计师在磨盘的一端设置了圆润的把手,并在磨盘中设计了凹形环状三角纹,以增加研磨效率。磨棒则被设计为贴合磨盘形状的橄榄形,并以三角纹装饰两端,使其更加便于抓握。

  此外,陶钵、陶罐设计皆是在磁山文化陶器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改良,辅以篦纹、麦穗纹、三角纹等装饰。这些纹饰以雕刻或捏塑技法塑造,呈现出浮雕般的微妙层次变化。

磁山文化食器:古陶焕新彩

陶罐纹饰以雕刻及捏塑技法塑造

  值得一提的是,“磁山文化食器”系列作品的制作巧妙运用了夹砂陶工艺。设计师选取含铁量较高的陶泥,并在其中掺入砂粒,烧制完成后的器物显现出淡雅的棕红色,且表面呈现均匀的颗粒质感,极富古朴韵味。该设计不仅让磁山文化的动人魅力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也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5日 06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