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昔日包森出奇制敌 今朝遵化出奇致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昔日包森出奇制敌 今朝遵化出奇致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08 02: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

  光明日报记者 谢文 耿建扩 陈元秋

  提起抗日名将包森,至今,冀东老百姓仍肃然起敬!说他善出奇招,善使阳谋,真真是三国时的诸葛亮再世。

  包森,原名赵宝森,1911年7月生于陕西蒲城。1932年在西安就读高中时就参加了革命。抗战全面爆发后,这位搞过兵运、做过地下工作的“老革命”被派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包森的军事才能很快脱颖而出。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昔日包森出奇制敌 今朝遵化出奇致富

村民正在收获板栗。刘满仓摄/光明图片

  1938年11月,包森率二支队准备攻克在建的佛爷来村(原属河北遵化,现划归承德市兴隆县)药王庙日伪军据点。这个据点,驻有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中队,碉堡坚固,火力凶猛。

  凭二支队的装备,发动强攻,一定会带来重大伤亡。包森想到了一条妙计:让人找来一个葫芦,掏空瓤籽后装满从药店买来的巴豆霜,在葫芦周围钻上细孔,用毛头纸封上,再系上石头悬于水桶中。清晨,侦察员伪装成挑水农民,将水桶放入井中,毛头纸遇水即化,巴豆霜随水波扩散。

  日伪军吃了用巴豆井水做的早饭,很快集体腹泻,100多人争先恐后地往复奔向厕所。包森趁机发起进攻,敌军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此战,100多鬼子悉数被歼。当地百姓戏称为“屎仗”。

  坐落在遵化城南东新庄村的日伪据点扼守咽喉要道,对游击区造成很大威胁。包森决定拔除这个“钉子”。他让地下工作者石勇伪装成修理自行车的,到鬼子据点摆摊。当年骑自行车的多是汉奸特务。一来二去,石勇把据点中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

  1939年3月的一天,石勇了解到据点里的鬼子正在酗酒聚赌,便迅速递出了情报。包森率领17名战士发动突袭,敌人毫无防备,80余人当了俘虏。

  敌人不甘心失败,不久恢复了据点。

  包森决定二打东新庄。1939年9月24日深夜,他率领一支突击队搭人梯翻进据点院内,战士们举刀猛砍,17个鬼子当场归西。100多伪军见势不妙,纷纷跪地投降。

  包森两次出奇制胜捣毁据点,鬼子气急败坏。他们使出全力再建据点。新建的据点,院墙更高,炮楼四壁更厚,院外架设铁丝网,网外又挖了一丈多深、八尺多宽的壕沟。这样还不放心,又强迫村民用篱笆将整个村子圈了起来,村口设吊桥,派兵把守。

  包森决定三打东新庄。

  这次他采用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命令战士们趁着夜色四面八方将据点围了起来,并让各村民兵及时割断东新庄据点与遵化的电话线。子夜时分,部队从各个方向吹起了冲锋号,同时在洋铁桶里燃起了鞭炮。一时间,号声嘹亮,枪炮齐鸣,据点里的敌人魂飞魄散。趁此机会,他让早已动员起来的群众和伪军家属用铁皮喇叭向据点里的伪军宣传抗日斗争形势和我党的方针政策,控诉日寇暴行,指出只有弃暗投明才是唯一出路。

  据点内的敌人刚开始还在犹豫,过了不久,一个个举手走出了据点。战士们将敌人苦心经营的据点焚之一炬。三打东新庄,鬼子胆战心惊,此后几年再也没有在这里设据点。

  由小到大、由弱胜强,包森在冀东打出了一片红彤彤的新天地,打出了智勇双全的赫赫威名。

  1939年初,日军承德驻屯军司令部的参谋次长赤本到遵化城出任宪兵队长,扬言要亲手活捉包森。

  包森闻言,哈哈大笑:“好啊,那就放马过来。”

  针对赤本捉拿包森心切,包森便将计就计。他让二支队战士王振锡假意落入敌手,引诱赤本上钩。

  听说抓了个八路,赤本亲自审问。一番威逼利诱,王振锡装出一副可怜相,答应带路活捉包森。

  赤本率着60多名日本宪兵分乘两辆汽车押着王振锡赶往遵化北部山区。山越来越深,距设伏的地点越来越近,王振锡结结巴巴地告诉赤本:“太……太……太君,包森狡猾得很,看……看你……带着大队人马,就……就躲起来了。”

  赤本觉得此话有理,便听从他的“建议”,让人给自己和翻译官找来便衣换上,押着王振锡走上进山小路,大部队则拉开一段距离尾随。

  包森早就作出了布置:在几个进山口都布置了侦察点,其中贾振远、马兰田、年焕兴的侦察组装作脱坯的老乡埋伏在张家坟村西。

  王振锡带着赤本走过来。跋涉半天,人人喉咙早冒了烟。王振锡作出讨好状:“太……太君,我去给您讨口水喝?”

  赤本狐疑地打量了贾振远三人一番,可能是太渴的缘故,就同意了。贾振远、马兰田拿着水桶、水瓢走了过来,待走到赤本身边,贾振远丢掉水桶,一个牵腕别臂扣住了赤本的脖子,马兰田顺势下了翻译官的手枪。不到一分钟结束了战斗。

  这场智取赤本的战斗,震动了日本朝野,日本天皇派特务到遵化广发布告,愿用50挺机关枪、数十箱子弹赎回赤本。没有得逞。

  1939年秋,战功卓著的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令人痛心的是,1942年2月17日,部队在遵化野瓠山战斗中,包森被敌人的狙击手击中胸部壮烈牺牲,年仅31岁。

  …………

  斗转星移,烽火已远。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秋天,“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采访组来到了包森曾经战斗过的遵化。

  那个奇男人、伟丈夫走了,但他的“奇”传说还在,他的出奇制胜的妙思路被人们用在了经济社会发展中。

  遵化山区,山多地少,吃粮一向困难。山沟乱石嶙峋,除了野生板栗,其他经济林木很难生长。可越来越聪明的遵化人,把板栗这篇文章做得有声有色。

  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果桑技术推广站站长贾云霞介绍,良种良法,是致富的法宝。他们自主选育了东陵明珠、紫珀、遵达栗等8个板栗良种,并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推广种植新技术,全市发展板栗41万亩,年产板栗5.5万吨,200多个专业村靠“小板栗”端稳“金饭碗”。

  近几年,他们不满足于卖初级产品,在板栗深加工上下功夫。小包装栗仁、栗粉、栗酱、板栗酒、板栗粥……板栗深加工产品就有30多种,板栗仓储及加工企业200余家,形成了亚洲最大的板栗深加工产业集群,板栗年深加工能力达20万吨。每年有3万吨遵化板栗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敢闯新路的胆识,也有善借外脑的睿智。走进巨视(唐山)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AI智能板栗划口机器人正挥动着机械臂,随机散落在工作台上的板栗瞬间被激光划破,出现一道道整齐的小口,用手一捏便轻松剥开。据介绍,机器人划板栗的效率是人工手动操作的5倍。

  围绕板栗生产,遵化奇招频出。在侯家寨镇房山沟村记者看到:栗树下种了丹参、黄精等中药材,实现了“林上结果、林下生金”。村党支部书记谭春青话里透着诗意:“包森把‘奇’写在战场上,我们把‘奇’用在致富上。”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8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