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从兴业沃土到心灵港湾——江苏无锡打造台青逐梦“第二故乡”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从兴业沃土到心灵港湾——江苏无锡打造台青逐梦“第二故乡”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4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网记者 姬尊雨

  “雪貂的生理特征与人体高度相似,是呼吸道与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模型。最近,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科专家正在使用我们的实验室,深入研究肺纤维化机制。”在位于江苏无锡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以下简称“台创园”)的库尼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欣立带领记者参观建成不久的雪貂生物育种中心。

  陈欣立的父亲陈清国,是早期在无锡投资的台商。“父亲曾念叨在无锡创业期间遇到困难,是政府帮助协调银行信贷资金,为企业‘输了血’、救了急。”陈欣立回忆。2006年,陈欣立首次将模式动物雪貂引进无锡,在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下,他获得了国内首张实验用貂生产许可证,为企业深耕模式动物领域奠定了基础。

  作为最早开展对台经贸文化交流的城市之一,长期以来,无锡市始终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积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近年来,无锡尤其注重两岸青年交流交往,以贴心服务和悉心保障,为广大台青打造茁壮成长、创业逐梦的舞台。

  这几天,台青李学文很忙。辣椒从绿转红,苦瓜、地瓜、冬瓜硕果累累,他的“天空农场”到了收获季。“2013年,我受朋友之邀到无锡考察,被这里的气候、环境以及地理位置吸引,决定将台湾的‘精致农业’理念引入无锡。”李学文说。

  李学文的“天空农场”在台创园一栋高层建筑的屋顶上,整齐划一的菜园里种植着不同类型的作物。“台湾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有不少经验做法,大陆则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潜力,两地互补优势很多。”十多年过去,李学文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农业产业品牌,还积极推动校园农场等项目,带领更多学生走近自然,让农业教育、劳动教育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光是“天空农场”这一个项目,就接待了超过5000人次学生参观学习。

  李学文的产业在长三角城市群“多点开花”,“城市农业梦”变成了现实。“大陆近年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广大台青而言是新的机会。”作为最早提出建立无锡市台青会的“元老”,李学文为台农到访大陆牵线搭桥,成为两岸“新农人”交流的桥梁。

  如何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交往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无锡还以体育交流为载体,积极举办海峡两岸青年篮球邀请赛、青少年棒球嘉年华、海峡两岸大学生电子竞技大赛等主题活动,深受两岸青年喜爱。无锡两岸体育交流活动已累计吸引超过2000人次的台青参与。

  9月27日下午,台青钟捷名带领球队和无锡滨湖区的一家企业打起了友谊赛。“2017年,我和在无锡的台青篮球爱好者共同成立了以台青为主的‘黑熊’篮球队,每周和无锡球队打一场友谊赛。”钟捷名说,如今的球队扩充为由两岸青年共同组成的“锡台青年梦想家”篮球队,人数从成立之初的5人发展到70人左右。

  去年5月,钟捷名还成为无锡市台湾青年发展中心的主理人,这是无锡为聚焦青年群体、探索海峡两岸交流新模式而成立的新型青创平台。

  暑期带队实习、体验惠山泥人、探寻吴文化根源……成立一年多来,该中心的日程总是满满当当。“让大家选择无锡、选择大陆的,不仅是政策与产业的‘硬环境’,更是一种‘家’的认同感。”钟捷名认为,越来越多台青将无锡当作“第二故乡”扎根安家,正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4日 05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