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从“一粒米”到“一条链”——黑龙江庆安为稻米产业注入科技活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从“一粒米”到“一条链”——黑龙江庆安为稻米产业注入科技活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4 04: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加明

  “今年的水稻品质非常好,长得饱满。前两天测产,每亩产量在1100斤左右,相较于去年提高了70至8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近日,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勤劳镇方胜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机械轰鸣,理事长窦方胜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说起增收,窦方胜坦言“土坷垃”里全是高科技:“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微生物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搭配本土优良品种,还有那无人机精准植保。”

  从育种田里的精心筛选,到稻田里的智能作业,再到车间里的数字生产,科技正成为庆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我们公司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从优质种质资源库中精挑细选的‘潜力股’,培育成功后就能成为适应当地气候的好品种。”不久前,在位于庆安县平安镇的源升河寒地水稻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良种选育基地,总经理付海成与技术人员一边俯身查看实验品种,一边在记录本上记录数据。

  今秋,公司计划选择1300多份低世代试验材料,邮寄到海南南繁基地进行加代试验,通过传统杂交育种与分子辅助标记育种技术相结合,缩短繁育周期,聚焦“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的核心,为庆安水稻量身定制“良种方案”。

  作为国家级制种大县,庆安依托县内北方绿洲稻作研究所、源升河寒地水稻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水稻种子繁育企业,已形成“企业主导研发+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制种基地配套”的产学研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已审定水稻品种95个,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自主审批品种种植面积由30万亩提高到60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46%,持续打牢农业“芯片”基础,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走进庆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地头边聚了不少人。凑上前一看,升平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廷富正在操作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作业。大机械在北斗导航的高精准定位下,自动进入田间,来回穿梭作业。“去年试了无人驾驶收割机,效率高还省成本,今年咱们又改装了几台。”王廷富说。

  “我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推动智慧农场信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应用示范基地落地庆安县,搭建智慧农业平台,改造智慧农机,配套种植结构提取、长势监测、病虫害识别预警、气象灾害预警等一系列先进农业专有算法模型,为农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撑。”庆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范军介绍,目前,庆安县智慧农机数量共600余台套,示范推广面积已达10万亩,农业机械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6.8%。

  数字化、智能化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推动庆安稻米加工产业向“精品化、高端化”迈进。

  秋收时节,新米订单接踵而至。在庆安县博林鑫农业集团,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

  “咱们这个车间是省级数字化车间,4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每天可加工原粮1000吨。”企业副总经理付林林介绍,每条生产线只需一名工人就可以实现生产流程实时监控与高效调度,完成从稻谷到大米的一站式加工。打包车间的自动化机械臂每天可完成4到6名工人的工作量,不仅提高了产能,还节省了成本。

  目前,庆安县稻米加工企业发展到68家,绿标、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分别有16家和11家,认证产品77个,稻米年仓储能力388万吨,年加工能力300万吨。

  此外,县内米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成功开发出胚芽米、富硒米等功能米,研发自热米饭、米粉、米酒、米糠油等系列产品。从“一粒米”到“一条链”,庆安用科技为稻米产业注入新活力,让“庆安大米”的品牌价值不断攀升。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4日 04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