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夜色漫过戈壁,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灯海渐次亮起,为千年胡杨的轮廓染上暖金色。
今夜,这片土地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即将从这里启程,奔赴“天宫”。
10月31日20时48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不远处,媒体记者早已就位,快门声此起彼伏。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问天阁南侧门缓缓开启,即将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缓步走来。航天服上,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熠熠生辉。

10月31日晚,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这是航天员张陆(右)、武飞(中)、张洪章在出征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摄
这条不足百米的出征路,承载着千万人的期盼——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他们身后墙上的海报里,一张张航天员的笑脸,连缀成中国载人航天30多年的跨越。
这条路不长,却串起了从“敢想”到“敢干”的梦想之路;每一步不重,却踏出了一代代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执着。
“准备完毕,请您指示!”张陆声音沉稳,与武飞、张洪章并肩而立,动作利落如一人。
“出发!”指令落下,等待出征的航天员铿锵作答:“是!”
一句“是”,豪情万丈。声音穿透夜色,回荡在每一个送行的人心间。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激昂的旋律响起,欢送人群伴着旋律放声歌唱。
这一刻,传承在步履间延续——
张陆带头走在前面,步伐稳健,从容不迫。作为指令长,他接过的是“老带新”的责任,更是航天人“一棒接一棒”的使命。
这一刻,青春在风里绽放——
武飞目光灼灼,将对太空的期待化作反复练习操作时的精准,“这是时代赋予我的幸运,我会用百分百的努力去回报!”
这一刻,探索在心里扎根——
“做国家需要的事,做国家需要的人。”怀着对任务的敬畏和对梦想的期待,张洪章奔赴“太空实验室”的每一步,都是航天报国的生动注脚。
负责航天员出征的红旗转运车稳步向前,“万无一失 圆满成功”——车牌上的这八个大字,彰显了航天人对任务圆满完成的坚定信念,也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航天员乘组的满满信心。
夜色渐浓,发射塔架的灯光越发耀眼,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如蓄势的箭,直指墨色夜空,箭身“中国航天”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上,3名航天员沉着等待着飞天时刻。
“5、4、3、2、1!”“点火!”23时44分,0号指挥员的口令响彻夜空。
烈焰从箭底喷涌,橘红色火舌照亮戈壁,轰鸣声震得空气发颤,火箭拖着尾焰升空,尾迹在天幕上画出一道银弧,仿佛给星河系上了丝带。
26年前,神舟一号从这里起飞,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26年后,神舟二十一号从这里出发,续写空间站应用与发展的新篇。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一号,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我国的“太空家园”建设蹄疾步稳。
“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指挥大厅传来捷报,“热烈祝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代表胜利的大红屏再次亮起。
至此,我国2025年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举目望苍穹,天涯共此时。发射场一片欢欣鼓舞,有人举起手机记录这绚烂的瞬间,有人击掌拥抱、热泪盈眶。
来自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00后博士生李旭洋,参与了中国空间站有效载荷在轨运控任务,他激动地说:“亲眼看见发射的壮观场景,身为航天人的自豪感在我心中激荡澎湃。”
飞天征途,永不止步;星河梦圆,薪火相传。火箭的尾迹虽已消散,但站在这里,依旧能感受到中国航天的强劲心跳。神舟二十一号的太空征程已启,中国航天的下一站,永远是更深远的星辰大海。

(光明日报酒泉10月31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1日 0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