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浙江湖州:档案服务从“纸间”迈向“指尖”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浙江湖州:档案服务从“纸间”迈向“指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06 05: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档案记录着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一旦缺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在浙江湖州,只要打开手机,即可轻松实现人生重要节点档案的掌上查阅。

  一封泛黄的知青招工名册,让辗转三地的退休职工老张落下心头大石;几张斑驳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为跨省诉讼的周先生补全了关键证据……近年来,湖州市档案馆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率先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及“浙里办”移动端,推动档案服务从“纸间”迈向“指尖”,让沉寂的档案资料在云端“活”起来,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世纪80年代的单位调动通知单和工资单,居然用手机就查到了!”家住湖州市吴兴区的楼先生为办理退休,需补办早年工作经历证明。他在“浙里办”App提交了查档申请。不到2小时,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便来电告知:档案已找到,电子件可直接下载,纸质件免费邮寄到家。

  “放在过去,得先跑老家档案馆,再找人社局,由于原单位已破产还得辗转联系,办不办得下来还难说。”楼先生感慨。如今,他轻点手机就解决了难题。

  群众需求在哪里,档案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支撑这个变化的是湖州档案服务的系统性重塑。2022年,湖州市档案馆全面对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并深度融入“浙里办”政务服务体系,推出“一网通办”查档模块。群众只需实名认证,即可在线提交查档申请,后台通过电子档案库智能检索、跨馆联动机制,实现“一点申请、全网响应”。

  “目前市馆95%的民生类档案实现数字化,查档响应时间从平均5天压缩至24小时内。”湖州市档案馆馆长陆利明说,平台已覆盖婚姻、学籍等高频查档事项,今年以来线上办理量同比增长210%。

  “人在湖州,要查上海的档案,原本觉得是天方夜谭。”从事地方志研究的刘教授在研究长三角移民史时,需调阅一批湖州籍人士在上海的旧户籍档案。通过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提交申请后,上海市档案馆很快提供了数字化副本。

  “这得益于跨馆协同机制的建立。”湖州市档案馆副馆长胡川青介绍,平台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接口,打通了全国3000多家综合档案馆的“信息孤岛”。目前,湖州已与长三角地区上百家档案馆建立即时响应机制,群众可异地查档、就地出证。

  此外,针对部分未联网专项档案(如公证、房产档案),湖州创新推出“档案查询一件事”导办服务:系统智能识别群众需求,自动跳转至对应部门申请入口,或生成办理指南和导航路线,避免群众“摸不着门”。

  从尘封库房到云端共享,湖州档案服务的变迁,正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惠及民生的生动注脚。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6日 05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