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防在响铃前 守于微末处——写在第34个全国消防日之际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防在响铃前 守于微末处——写在第34个全国消防日之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09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

  又是一年“119”。当第34个全国消防日来临,不少人关于消防的概念,似乎还定格在浓烟烈火中那些奋不顾身的“逆行”背影。

  但今天,那抹温暖的“火焰蓝”,身影有了更多姿态:他们可能正趴在企业的图纸前,为企业寻找排忧方案;可能正盯着智慧大屏,与数据对话,预判风险;也可能就走在居民楼下的小院里,手把手教授新式救生装备的用法。

  他们的角色在变——从灾时的救火员,变成群众生活多种场景中的“安全顾问”。尺子还在,但量出的不只是隐患,更有改善空间和防范潜力;警铃依旧会响,但更多的功夫,下在了铃响之前。

防在响铃前 守于微末处——写在第34个全国消防日之际

在训练和比赛中,消防指战员始终保持战斗状态。张丕贺摄/光明图片

  是严格的“尺”,也是温暖的“手”

  “以前消防来检查,我们心里都打鼓,就怕哪里不合格被罚。现在不一样了,消防队伍带着人才来,带着办法来,实实在在帮我们。”江西九江一家酒店的负责人谈起消防检查,语气里满是感慨。

  这家酒店的前身是一栋商务写字楼,在改造过程中,消防设施不匹配、排烟系统难布置等问题接踵而至。企业一筹莫展之际,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主动上门,先后三次派出技术团队现场指导。

  最让酒店负责人印象深刻的是排烟系统的改造。支队高级工程师毛榕英带着团队反复测量、比选方案,最终提出一个巧妙设计:利用一间客房进行自然排烟改造。这个方案不仅解决了机械排烟系统安装难题,还为企业节省了60多万元成本。

  “从‘要你改’到‘帮你改’,我们感受到消防队伍的角色变了。”酒店负责人说,“他们不仅指导我们完成了管道井封堵、防火门更换、消防水池设置,还在我们开业后继续提供‘一对一’帮办服务,从技术指导到政策解读,全程呵护。”

  在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推广下,这种理念润物无声地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

  在广东,消防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开展“消防安全义诊”活动,免费为企业提供消防安全评估。

防在响铃前 守于微末处——写在第34个全国消防日之际

2025年度“蓝焰争锋”实战技能大比武现场。张丕贺摄/光明图片

  在浙江,消防部门推出“消防管家”服务,为重点企业配备专职联络员。

  青海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在消防验收时,因疏散通道宽度不达标而“卡壳”。消防监督员没有一罚了之,而是带着测量工具,和企业负责人一起复核,最终通过调整室内布局达到标准。员工们感叹:“不是‘挑刺’,而是‘治病’。”

  记者在江西萍乡莲花县,领略了一场关于“精准监管”的变革。消防部门创新推出安全生产与消防分类分级监管模式,将全县6510家生产经营单位分为A、B、C、D四类,A类低风险单位享受“无事不扰”,D类高风险单位则接受高频次、精细化检查。

  “我们是A类企业,联合检查只用了1小时,生产一点儿没受影响。”萍乡市莲花县一家电子产品企业负责人刘江燕道出了当地人对监管模式变革的感受,“那种‘多头查、重复查’,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在这些企业经营者眼中,消防监督不再是一把冰冷的尺子,而是一双温暖的手。

  是救火队员,也是安全管家

  在全国各地,“数字消防”改革正悄然改变着传统消防工作的逻辑。

防在响铃前 守于微末处——写在第34个全国消防日之际

深圳消防在进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演习。曹博远摄/光明图片

  “过去靠人工巡查,总担心有遗漏。现在打开‘消管家’,每个消防栓、灭火器的状态和责任人都一目了然。”福建福州一家饭店的消防管理员胡泽明,如今工作压力小了不少。

  去年4月,酒店接入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建设的智慧消防平台,实现了消防设施统一编码、隐患整改在线跟踪、预案演练数字化管理。

  “系统就像一双眼睛,又像一位老师。”胡泽明指着平台上的实时监测界面说,“比如这个消防水泵压力数据,过去要靠人工巡查。如今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并推送到我们单位‘四类管理人员’手机上。”

  这双“眼睛”的背后,是覆盖全省140多万家单位的火灾风险预测模型。平台依托数字框架,能分析大数据、精准研判风险,将消防监管力量投向最需要的地方。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陈秉安介绍,平台投入使用后,火灾风险预测模型的精准度比原机制高13倍以上。

  在福建各地,智慧消防平台可以实时监测服务单位的消防控制室、消防设施运行等情况,可以自动生成消防安全评估报告。“平台规范了值班人员的操作水平、减少了值班人数,让企业减轻了负担又增加了消防安全管理效能。”许多企业反映道。

  在山东济南,另一种“智慧”在基层把“根”扎得越来越深。

  平阴县玫城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赵成浩,如今有了一个新身份——街道消防工作站的“安全管家”。他和社区网格员一起走街串巷,排查隐患、开展培训、修订预案。

  “过去我们主要负责‘灭’,现在更要负责‘防’。”赵成浩说,“我们利用移动终端录入巡查数据,系统自动分析辖区风险分布,指导我们精准开展防火检查。”

  这种“防消联勤”模式,让消防员从救火队员变身“安全管家”,实现了火灾防控力量的前置和下沉。平阴县消防救援大队向辖区各镇街消防工作站、重点村(社区)派驻消防员,协助镇街开展消防安全应急响应等工作。

  “智慧消防”建设持续深化过程中,消防指战员们体会到,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消防队伍对火情隐患的研判能力,依然是看家本领;多跑腿、做熟悉辖区的“活地图”,这种能力永远都不能丢。“这同样是我们消防队伍的‘智慧’。”赵成浩说。

  是演练教官,也是平安巧匠

  在云南昆明盘龙区,一场别开生面的“院坝消防课”让源清社区的居民难忘。

  烟雾弥漫,居民们捂住口鼻、弯腰快速撤离——虽只是一场模拟逃生演练,但逼真效果还是让不少居民“心跳加速,快不晓得怎么逃离现场了”。

  也正因为消防部门的认真对待,居民深感高平台消防车作业、模拟高空救援等行动的不易,把持续热烈的掌声送给救援技术精湛的消防员。

  “起火了才知逃生难!模拟都这么呛,真火灾不敢想!”居民李先生感慨万千。

  这场由盘龙区消防救援大队组织的院坝消防宣传活动,采用“案例解析+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的方式,把消防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令人欣慰的是,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真的派上了用场。不久前,东华街道一家餐饮店发生火灾,隔壁两名参加过“院坝消防课”的店员第一时间拿起灭火器冲过去,成功控制火势。

  在山东济宁,另一场关于电动车的“安全革新”也在老旧小区悄然推进。

  这个初冬,济宁王母阁小区的居民发现,令人担心的“飞线充电蜘蛛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居民楼对面墙上一排整洁的防水充电盒。“充电盒上有各家的编号!每家都有!”居民把好心情分享在社区群里。

  在这个空间相对局促的小区,居民为电动车充电,从此有了安全保障。“与新建的小区不同,普通充电桩在这类小区,很多时候行不通。”对基层情况熟悉的消防指战员和街道干部能体会居民之困,在很多老旧小区建充电桩,未必有适宜的硬件条件。而且很多老年人,操作手机扫码是存在困难的。

  源于这些对群众日常细致入微的摸排,消防部门有了“统一穿管引线”的巧思。他们和社区干部组织改造,将电线统一穿入PVC管保护,或空中顺着已有管道线路架设,或地面刻槽,安全引至楼对面指定区域,并在墙上安装带锁防水充电盒。微小的改造,连接了安全与便利,消除了悬在空中的隐患。

  消防安全的理念与实践,今天正在这些看似零碎的事件中,一点一滴融进群众日常,悄然覆盖社会各个角落。

  一些消防指战员告诉记者,他们愿做事后补救的救火队,但希望更多的人拥有事前预警的“智慧脑”;他们是严格的监管者,但更是群众身边的“安全顾问”。“消防安全的确可以如此,细微,如春雨润物。”他们说。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9日 08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