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驻村手记69】
光明日报记者 刘已粲
秋收刚过,山西大宁罗曲村的张双生圪蹴在自家苹果地里生闷气——今年的收成账摊开一算,亩产竟比邻家贺会忠少了一千多斤,还净是些小果、残果。
论种地,俩人都是村里数得着的“能耐人”,还彼此“叫着劲”呢:你家地垄弄得笔直,我家满畦也平平展展;你家讲究合理密植,我家边边角角也种得满满当当。可叫劲归叫劲,俩人也对脾气,遇事都会相互商量。
前两年政府号召发展新优品种宁脆苹果,他俩一合计,各自试种了三亩。到了秋收,张双生却傻了眼……
“双生,发啥愣咧?专家今天专门来讲剪枝的奥妙。咱快去瞅瞅!”这是贺会忠的大嗓门。
果园深处早聚了一帮人,县里的果树专家王林冲拿着大剪站在一棵树前。“剪枝有技巧——先剪主干,留出20个一级枝,每枝再留五六个芽。”王林冲话音刚落,一根根壮枝落地,“这叫‘重叠枝’,看着旺,其实抢养分、分树力,留着是亏本买卖!”
王林冲没停手又是一剪:“这‘内向枝’,朝里长不仅挡光,以后还会剐伤果皮,留着添乱。”
看着地上堆起枝条,张双生忍不住开了腔:“王老师,这枝都剪‘没’了,还咋结果?”
“冬季修剪调整好树势,来年结果才会多。”王林冲笑着解释,“咱再细算,譬如同样产10公斤果子,5块一斤的好果和2块一斤的次果,哪堆更划算?”
一句话点醒了张双生:“明白了,不能贪多,有舍才会有所得哩!”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0日 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