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我在现场】“安全带”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我在现场】“安全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9 05: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我在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第五套人民币10元背面的取景地,大家都可能关注到过:一块近乎垂直的巨石俯瞰着江面,似乎随时要扑向长江。这块巨石叫吊嘴危岩。

  吊嘴危岩高达258米、体积140.6万立方米,位于长江三峡最险峻的瞿塘峡。哪怕从岩体掉落一小块石头,都足以造成江上船毁人亡。一旦危岩崩塌,将引发20米高的巨浪,直冲白帝城景区,连10公里外的奉节港都可能遭到不测。

  目前,治理危岩的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蓝色防护网覆盖的悬挑脚手架如藤蔓般牢牢攀附,形成一道165米高的“空中走廊”。几个工人正用金刚石钻机在岩壁钻锚索孔,然后将超抗拉强度的钢绞线植入岩体。

  “每间隔2米布设一道钢丝绳组成的横向拉索网,30条‘钢铁腰带’如同为危岩体穿上隐形‘防护衣’。今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后,将彻底解除危岩威胁。”重庆瞿塘峡吊嘴危岩综合治理施工现场安全员何源告诉记者。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9日 01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