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粤桂携手拓宽就业通道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粤桂携手拓宽就业通道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8 04: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瑾雯 周仕兴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2025年“金秋招聘月”活动暨粤桂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上,广西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小覃笑容灿烂地告诉记者:“今天通过了深圳一家公司的面试,计划下个月就上岗。”

  这是众多广西青年借助粤桂协作桥梁实现就业梦想的缩影。近年来,粤桂劳务协作不断深化,两地携手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精准高效”的劳务协作“粤桂模式”,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注脚。

  构建“培训+就业”闭环

  技能是打开就业之门的“金钥匙”。为推动劳动力向“技能型”转变,粤桂两地着力构建“培训+就业”的增收闭环。来自广西的脱贫户陆世忠分享道:“以前在家乡务工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参加深圳树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电工培训后,我入职深圳市科思创公司,月薪提高到7000元左右,生活更有盼头了。”

  这样的转变不只发生在个体层面,更在产业浪潮中形成规模效应。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深桂协作推动比亚迪与南宁、百色等地10所职业院校共建“新能源企业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政校企合作联盟”,成立比亚迪产业学院,开设“2+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冠名班”,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开发与就业衔接等方面深度合作,为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两省区已推动54所联盟学校与广东227家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式”培训,将培训合格的学员定向输送到企业上岗,实现“毕业即上岗”,帮助1.4万人实现技能提升和高质量就业。

  基层创新也为就业服务注入持续动能。深圳市福田区与南宁市隆安县结对帮扶后,在隆安县震东社区创新实施“小梁送工”模式,形成“企业派单、居民点单、社区送单”的灵活就业服务机制。

  此外,广东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导入协作地区,广西推动“八桂系列”劳务品牌与粤系品牌融合建设,联合开展劳务品牌培训。据统计,广西全区累计开展“八桂系列”劳务品牌相关培训71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超100万人。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劳务人员,不仅就业稳定性强,收入水平也显著提升。

  搭建劳务供需平台

  “这家企业待遇好,还招零工,特别适合我这样的劳动者。”来自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的李大哥在粤桂劳务协作招聘会上手持岗位宣传单,眼中充满希望。

  为提升劳务对接效率,粤桂两省区人社部门共同推动“三来三往”劳务输出模式:输出地制定“求职清单”,输入地提供“岗位供给清单”,双方精准匹配;输入地组织企业现场招聘,输出地组织劳动力上岗就业。“十四五”时期,两省区各级人社部门对接4169次,广东动员28.21万家企业提供1549.58万个岗位信息,两地联合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620场,促进170万人次外出务工。

  以“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为统领,粤桂两地连续9年联合开展“温暖回家路”活动,为广西在粤务工人员春节返乡提供暖心服务。同时,精准摸排劳动力外出意愿与企业用工需求,开通“点对点”送工绿色直通车,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无缝对接。“今年全区已组织‘点对点’专车专列3578车次,输送11.06万人次返乡返岗务工,输送7.28万人到广东务工。”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芊介绍。

  “湾企入桂”助力就业

  “以前靠几亩地生活,现在月收入4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上林县42岁的罗大姐在粤桂协作援建的帮扶车间里熟练操作机器,她感慨不仅赚了钱,还学到了一门手艺,心里更踏实了。

  像罗大姐这样通过粤桂协作推动就近就业的还有很多。近年来,粤桂两地持续优化就业帮扶车间政策,落实吸纳就业奖补,重点在易地搬迁安置区、产业园区周边建设劳动密集型帮扶车间。目前,通过粤桂协作援建或改建帮扶车间417个、产业园区125个,带动就业15.6万人。

  “多亏粤桂协作就业服务云平台推送岗位,现在月收入超4000元。”在百色市田阳区易地搬迁安置区的果天下公司,黄先生正操作全自动芒果分选设备。粤桂协作工作队通过“产业链招商+帮扶车间”组合拳,打造芒果深加工、铝产业集群等,为田阳群众就近就业提供更多优质岗位。

  同时,立足田阳区特色资源,粤桂协作通过赴粤考察、驻点招商等方式,吸引了一批东部优质企业落户。近年来,累计推动21家东部企业落地田阳,援建21个帮扶车间,年均吸纳农村劳动力超1500人。

  深圳比亚迪在南宁投资280亿元建设电池制造基地及试车场,累计带动本地就业超2.5万人。通过开展跨区域产业合作,粤桂协作引导广东企业入桂投资,打造“粤桂产业园区、一县一园、一县一企、N个帮扶车间”的“1+1+1+N”模式,落实“湾企入桂”项目,以产业发展带动就近就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可持续”目标,将传统“输血”帮扶转化为“劳动力增值—产业升级—区域共富”的“造血”发展,为全国区域协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范式。

  粤桂劳务协作,不仅托起了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更铺就了一条区域协同、共赢发展的希望之路。“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劳务品牌从粗放输出向精细培育升级。”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说。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8日 04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