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高校师生,和谐关系收获更高质量教育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高校师生,和谐关系收获更高质量教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6-16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越来越不局限于专业水平的提升,而是更加全方位关心学生的思想、身心健康、学业与就业等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是影响师生关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高校师生,和谐关系收获更高质量教育

作者:刘志(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者按

  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学术指导、成长引领十分重要。师生关系、导学关系的状况,可以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本期,让我们跟随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状况的调研报告”,走近高校师生群体,并结合专家观点,共同探讨和谐、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构建。

  样本介绍: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方式抽样调查,针对来自全国29个省的高校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研,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645份,深度访谈记录121份。

高校师生,和谐关系收获更高质量教育

山东聊城大学化工学院实验室。许文豪摄/光明图片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其状况决定着教育的效率与质量。近年来,我国高校中发生的师生关系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忧虑与猜疑,亟需对其真实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1.当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总体状况良好 

  当前广大高校师生对师生关系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4.58%,较以往略有提升。调研结果显示,对当前师生关系表示“基本满意”及以上的比例在高校教师群体中达到95.15%,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达到94.55%。可见,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于师生关系都持满意态度。相对比而言,2010年有调查显示,当时大学生对师生关系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占被试32.36%”;2017年有调查指出,“我国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师生关系质量普遍不高,在五点量表评价中处于中等稍偏上的水平(均值为3.54)”。可见,当前高校师生对师生关系满意度有所提升。

  教师与学生在师生关系总体满意度上无明显差异,但“非常满意”的比例学生明显高于教师。调查显示,高校教师与学生对师生关系表示“基本满意”及以上的比例相差0.6个百分点,但学生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为45.00%,明显高于教师的36.12%。

高校师生,和谐关系收获更高质量教育

  不同学段的比较中,博士生对当前师生关系的满意度最高,本科生最低。调查显示,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博士生高达65.49%,硕士生为55.51%,本科生仅26.22%。相应的,选择“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博士生占4.12%,本科生占6.29%。这可能源于当前高校中本科阶段师生除了上课时间以外接触机会较少、关联度低,而博士生从招生、培养直至毕业的全过程都和导师有着密切接触和高度关联。

  2.网络沟通成为高校师生主要互动方式

  博士阶段师生互动频率明显高于硕士与本科。调查显示,博士生与导师交流频率达到每周1~2次及以上的比例为56.05%,明显高于硕士生的46.05%和本科生的33.74%,可见博士生与导师的交流最为频繁,这可能和不同学段的人才培养方式差异有关。有意思的是,教师和学生对师生互动频率的报告差异明显。数据显示,教师群体中认为师生互动频率达到每月1~2次及以上的占比达96.04%,而学生群体仅占78.99%。

高校师生,和谐关系收获更高质量教育

  高校师生互动内容仍以学业为主,但其他维度内容占比呈上升趋势。访谈调查中,被试者普遍表示,当前高校师生互动中学业仍然是最主要的内容,但学生身心状况、生活困难、人际关系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也经常涉及,其中表示师生互动内容涉及“生活方面和学生的个人发展方面”的占比达41%。这表明,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越来越不局限于专业水平的提升,而是更加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关心学生的思想、身心健康、学业与就业等发展。

  网络沟通成为高校师生主要互动方式,师生互动时空得到拓展。调查显示,除课堂交流外,52%的师生表示几乎每天都会通过网络与教师或学生进行沟通。如教师会在课前组建QQ群等线上交流平台用于发放学习材料或进行课后答疑,学生与教师通过微信的方式交流学术或生活问题等。这种网络化沟通与连接使师生互动延伸至非课堂教学时间或非教学场域等更广阔的时空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是影响师生关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访谈内容表明,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仍然是促进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但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对待学生态度温和、有耐心并且能够热情地帮助学生”这类“关心学生”的表现是最容易受到学生喜爱与认可的品质。

  3.努力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师生关系内涵理解。高校可以围绕师生关系“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体验+复盘”“自我反思+调整”三项具体任务,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划分阶段,组织师生开展包含师生关系历史起源及当代价值、师生肩负使命和权利义务、师生关系问题案例、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经验等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需注意三个关键点:形式多样,可采取研讨交流、典型经验分享、参与体验等方式;责任落实,学校党组织主要领导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学校领导干部、优秀师生代表作好先锋表率并担负指导作用;成立督查评价小组,强化督导与检查。

高校师生,和谐关系收获更高质量教育

日前,天津工业大学实验室向复课学生开放。刘东岳摄

  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强化师生有效互动。各专业、学院以及学校层面要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多样化师生间交流活动,如专业讲座、经验分享、素质拓展等,为师生提供更多交流契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研究生导师要注重师门文化建设,如组会的设计、日常聚餐活动的开展等,营造健康和谐、沟通顺畅的文化氛围,以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促进学生对教师性格特点和表达习惯的了解,增强凝聚力,促进师生间在有关学业等问题上达成共识。

  完善监督调节机制,注重师生关系规范引导。在校内设立针对性监督、调节师生关系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师生关系实况调查、分析评级、调节与整改等工作,学校对其工作成果进行积极运用,从而对师生行为加以引领、约束和惩罚。同时需要注意:一是人员构成具广泛代表性,应由教师、学生、校方、家长、专家等多主体组成,并能取得广大师生的信任和认同。二是监督流程、标准的规范严谨性及科学动态性,注意日常证据的积累和证据链的组合。三是要对监督评估结果进行有效利用,对师生关系进行规范和引导。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6日 14版)

[ 责编:孔繁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