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0-29 03: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从军心声】  

  大学生参军入伍“淬炼成钢”——

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编者按

  金秋十月,收获季节。今年入伍的大学生新兵通过1个多月的艰苦磨砺,收获了人生的很多第一次,青春的脸庞不再稚嫩,懵懂的眼神变得刚毅,瘦弱的身板挺拔有型。他们怀揣着从军报国的理想投笔从戎,决心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一流军队,需要一流士兵。从2009年全面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以来,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多,他们正在成为强军兴军的生力军。本版邀请三位来自陆军、海军、空军基层部队的大学生士兵和一位曾经在部队服役现已回校继续学习的大学生士兵,讲述他们在部队中历练成才、大显身手的故事,以此展现大学生士兵建功军营的风采。

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湖南衡阳市南华大学学生在签名墙上写下自己投笔从戎的心愿。曹正平摄/光明图片

  初心不改勇担当 大山深处写忠诚

  讲述人:32672部队政治工作处士官干事 于海铖

  2012年,是我特别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从北华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同时,为了多一种选择,我又报考了公务员。那年中日钓鱼岛争端引发社会关注,我也深受触动。这时,一部名为《我是特种兵》的电视剧吸引了我,剧中的特种兵英勇善战,总是出现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看得我热血沸腾,萌生了参军的想法。考虑再三,我觉得教师、公务员这两个职业都不适合我,于是我决定报名参军,保家卫国,实现自己当特种兵的梦想。

  入伍后,我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部队驻地在大兴安岭深处,坦克飞机根本没见到,每天就是打扫卫生、站岗执勤和处理一些机关事务,连枪都没摸过几回。我开始感到失落,一心想着当两年兵后就退伍回家。连长见我工作没热情,主动找我谈心,对我说即使没当上特种兵,在这当兵也是为祖国贡献力量,更何况部队也有很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连长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又鼓足了干劲,把在大学时学到的技能运用到了训练、工作、生活中,很快成为宣传骨干和训练尖子。

  2014年,我在提干考试中未能顺利通过,这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迷茫了。就在这时,退伍老兵们找到我,感谢我用影像记录了他们在部队的点点滴滴,还鼓励我继续创作更多更好的纪录片。看到他们对军营不舍的泪水,听到他们对部队生活的留恋,让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原来这么有意义。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虽然我不能像荧屏上特种兵那样风光,但是平凡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于是,我选择留下,当了一名士官。

  这些年,我先后学会了搭建网站、新闻编写、音响调音、多媒体制作等多项技能,成为宣传方面的多面手。记得有一次做汇报课件,因为是初学的软件,运用很不熟练,但时间紧迫,我就坐在电脑前整整干了一个通宵加大半天才做完,好在结果不错,得到了领导的表扬。为了让战友们在这大山沟里用上军网,我这个体育生还学会了修电脑。当看到战友们流畅地使用电脑上网时,曾经的那些辛苦都化成了内心的喜悦。辛勤耕耘也换来了丰硕成果,我多次获得嘉奖和“优秀士兵”称号,还被上级树立为优秀士官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还拿到了全军军事体育训练特三级证书。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看了《为了和平》《英雄儿女》等纪录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朝鲜战场上那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因为那就是我们后勤兵的光荣历史,是我们精神的“上甘岭”。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接过时代“接力棒”,不管身处前线还是后方,都要努力书写忠诚,担当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光荣使命。

  (光明日报通讯员兰济民整理)

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安徽滁州市南谯区人武部征兵体检站,应征青年在参加体检。董超摄/光明图片

  当好舰艇“心脏”的守护神

  讲述人:海军毕昇舰主机班战士 吕兴龙

  每当舰艇主机咆哮着释放无限动力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激动万分,看着眼前我与之相伴8年的“巨型猛兽”,我常常会想起当兵之初的场景,想起那时我做出的无悔选择。

  2008年,我参加了高考,顺利地被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就读于轮机工程系。我和大海的缘分,便从此开始。出生于贫困家庭的我,深知读书不易,大学三年,我认真学习了轮机专业知识,并考取了海员证白皮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在家待业的我,看到了参军入伍的宣传海报,便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名,经过严格的选取,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带着父母殷切的期望,带着干出一番事业的劲头,带着男儿立志出乡关、不成功名誓不还的豪情,我踏上了1500公里的征程。

  海军某基地试验训练大队是我到军营后的第一所学校。那短暂的3个月,是忙碌的3个月,是苦累的3个月,是脱胎换骨的3个月。那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体会了前24年中从未吃过的苦和累,交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也开始了贡献青春和力量的军旅生涯。2013年,结束新训后,我如愿被分配到毕昇舰主机班参加工作,这令我激动不已,因为这份工作与我大学专业很对口,我想当然觉得自己能够轻松拿下。

  然而,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上舰后的第一次月检修,按照月检修计划我们要对喷油器进行拆检校验,年轻气盛的我信誓旦旦地对大家说“给我工具就行了,看我的!”可当长相怪异的专业工具摆在我面前那一刻,我才发现曾经苦学的专业理论此刻几乎帮不上一点儿忙,我甚至拿起工具连往哪放都不知道,班长看出了我的窘态,便安慰我说“没关系,没动过手谁都不会,来吧,我教你”。这次出丑是班长给我上的第一课。

  锐气受挫,士气不减。我是当时全舰屈指可数的大学生士兵之一,怎么能轻易认输呢。从那时起,我便告诉自己,必须学出点样子来。我一头扎进了舰上的最底层——主机舱。白天,跟随着老班长学习实操技能;晚上,便扎在集控室,复习学过的理论知识。不久之后,凭借着出色的技能水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我获得了从军之后的第一枚“优秀士兵”奖章。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在这个战位上,我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的检修、排故、保养,大学期间的理论知识,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渐渐变成了我的实操能力,我也逐渐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为现在班里的骨干。

  我们舰是一个满载荣誉的集体,我身在这个集体中,倍感自豪。每当我看到毕昇舰荣立集体一等功时的集体合影时,我都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我无愧于自己的青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将时刻牢记“首舰是我、首试用我、首战有我”的舰训,继续坚守在我的主机战位上,为毕昇舰驰骋在祖国海防线上提供不竭动力。

  (光明日报通讯员柴淯泷、奉云鹤整理)

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举行新兵欢送仪式,几名入伍新兵相互加油鼓劲。张开虎摄/光明图片

  抗疫子弟兵的英勇事迹激励我不断前行

  讲述人:空降兵某部新兵 李南

  “带着五彩梦从军走天涯,女儿十七八集合在阳光下。”已经记不清我的“女兵梦”是从何时萌芽的了,大概是从父亲口中了解“军人”这个名词就开始了吧。父亲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更是名优秀的退伍军人,他的言传身教也在我幼小的心中埋下了参军的种子。而今年年初的那场疫情风暴,更是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人民军队敢打必胜、英勇无畏的血性与担当。

  2020年1月底,武汉封城,一时间人心惶惶。当时的我正在武汉上大学,我清楚地知道这场疫情有多严峻。除夕夜,看着电视里迷彩阵列的画面,父亲激动地说:“军队来了,不用怕了!”在这之后,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打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发起一次次冲锋,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疫情稳定后,他们悄然离去,把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留在了这座城。看着电视里播放医疗队撤离武汉时的场景,看着送行队伍中人们挥舞的五星红旗,看着迷彩帽上熠熠生辉的军徽,我被深深震撼了,那一刻我决定报名参军。

  今年9月26日我如愿来到了军营,来到了英雄的空降兵部队。一开始,我以为会很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却被现实狠狠“打脸”。训练很累很辛苦,每当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些抗疫子弟兵不畏艰难的事迹,勉励自己不能认输。节假日,父亲发来短信鼓励我:“我们家姑娘从来就不是个怂丫头。现在这个适应期会很难熬,但你一定要克服它。”看着父亲暖心的话语,我变得更坚定了。

  前些天,听了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感到无比振奋。我很荣幸能够来到这支在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威名的英雄部队,要想成为英雄空降兵中的一员,前方肯定还有很多困难在等着我。我要向黄继光、邱少云等老一辈战斗英雄学习,苦练本领,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光明日报通讯员唐家军整理)

  部队的优良传统,是我军旅生涯最宝贵的财富

  讲述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本科生 王昭

  提笔忆军旅,蓦然发现退伍已有月余。回想这两年中的日日夜夜,有关橄榄绿的一切恍如隔世又烙印心底。

  参军,确实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从记事起,我家里就挂着一张烈士证明书,那属于牺牲于解放战争中的太姥爷,而我的太爷爷,也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红色基因从小已悄然融入我的灵魂和血脉。

  大一时,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军地共建活动,有幸在造船厂参观了我国尚在建造的某型先进驱逐舰。返程路上,我心潮澎湃,脑海里反复跳动着一句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下定决心:参军吧,循着两位先辈的足迹,去实现一直以来的梦想。

  经过层层选拔,我如愿以偿,从复旦大学的校门走进了军队的营门。刚当兵时底子薄、身体弱,感觉眼前总有跑不完的三公里、做不完的俯卧撑、扔不远的手榴弹、爬不快的地桩网。但作为烈士后代,不能轻易放弃!

  从闽南的山岳丛林,到苏北苍茫大地,不管在哪里训练,我始终咬牙坚持。新兵下连没两天,我就跟随连队奔赴黄海之滨,进行野外驻训。漫天的黄土、一望无际的苇草、滚滚车流、昂首的巨炮、呼啸而过的武装直升机,构成了练兵备战最生动的图景;我们又远程机动、投送到北国某演训场参加实兵战术演习。看着一发发导弹带着尖锐的呼啸腾空而起,点亮整个夜空,我们的部队在凛冽北风中留下军人坚毅的剪影。

  军旅生涯的最后一个月,我们部队受命出征,千里驰援抗洪一线。面对滔滔洪水,指挥员的命令言简意赅:“前面是洪水,身后是人民,我们能退吗?”在巢湖环湖大堤,我们扛起几十公斤重的沙包抢筑子堤;在泰河河堤,我们在一人多深的水中打木桩,插钢管……烈日晒得胳膊和后背脱皮,大雨倾盆砸在脸上生疼,时刻面对生死考验,可没有一个人产生丝毫退却。在抗洪前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作“人民军队为人民”。有一件事令我尤为难忘,当时我们在齐腰深的水中担负转移群众任务,突然一位老奶奶抓住我的手热泪盈眶地说:“我的孩子都38岁了,你们才这么小,我看着心疼啊!”我对她说:“奶奶,我们是当兵的,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是的,未穿这身军装时我们都是孩子,穿上这身军装我们就是一名战士。在部队这两年,我完成了由内到外从一名学子到一名战士的转变。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优良传统,在每个军人身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想,这是部队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都说青春有很多样子,我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军装代表着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哪怕脱下军装,这种责任也必将伴随我一生:时刻准备着,若有战,召必回!

  (光明日报通讯员李怀坤、周伟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9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