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龙军 禹爱华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湖南省新化县油溪桥村。沿着青石板路,触摸着竹栏篱笆,放眼望去,村民们的古朴院落和良田美景,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
油溪桥村地处湖南省娄底市与益阳市交界的偏远山区,辖12个村民小组228户868人,全村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石头多耕地少,属典型的石灰岩地貌。种下去的庄稼苗不粗、果不实。
村里的文化长廊张贴着一组老照片:13年前的油溪桥村,漫山遍野杂草丛生,难见成片绿林,石灰岩裸露、遍地“疮疤”。由于林权边界不清晰,加之村民缺乏有效收入,盗砍滥伐现象严重,极度透支生态资源。荒凉贫瘠,逐渐成为油溪桥村的“代名词”。
乱丢乱扔、打架赌博、大办宴席,甚至向过路车辆收“买路钱”……曾经的油溪桥村一度被贴上了“烂村”的标签。
2007年,油溪桥村村支两委改选,在外经商的致富能人彭育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了详细的乡风文明创建管罚措施,利用积分制模式逐人逐户实行积分动态管理。
完成义务出工的加5分,为游客提供帮助的酌情加5至20分,违规操办红白喜事的扣20分,燃放烟花爆竹的扣200分……在油溪桥村村民积分卡上,清楚列出加分细则42条、减分项目42项,大到村级事务、公益活动,小到随地乱扔垃圾、未圈养家畜家禽等,都有严格的评分标准。村组干部每月按时对村民的生产建设、遵守村规民约等情况进行督查登记,对好的现象及违反村规民约、不履行村民义务等行为,村委召开评议会议并经核实后记入文明档案,并与奖罚措施相结合。
通过积分制管理,油溪桥村有效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在易旱易涝的石头山上绘出一幅秀丽的山水画。
彭育晚还牵头制定了村级发展10年规划,坚持把生态保护融入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各个领域。村里对现有林地全面实行封山育林,同时规定村民每人每年植树不得少于100棵,村组干部不得少于500棵。
2009年开始,彭育晚带领300多位村民,翻山越岭寻找水源,在陡峭的石头山上挖沟埋管,花一年多的时间,建好了饮灌一体的水利工程。仅花费3000元购买钻机,村里便完成了预算16万元的管道沟挖掘项目,水利专家估算耗资300多万元的饮灌一体工程,村里只花了60万元。清冽甘甜的泉水流进了每家每户,还连到了每一块田地,实现了一水两用。
通了自来水,村民发展产业有了信心。凭着这股干劲,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挑土上山、开荒辟地,栽下了2800多亩果林,开始发展水蜜桃、世纪红柑橘、杨梅等错季经果林,做到村里四季有花看、有果摘,满足游客不同时期的采摘观赏需求。
同时,村民利用过境的油溪河搞起了峡谷漂流,采取多种入股形式,开发了生态农庄、钓鱼山庄,在稻田里养起了禾花鱼,打造了集漂、游、摘、吃、住、行、玩、购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
如今,油溪桥村已蝶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全国整村被纳入国家3A级景区第一村。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不足800元到2019年的21682元,村级集体经济从负债4.5万元发展到2019年收入121万元。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百强特色村庄、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等40余项荣誉。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17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