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寻访初心印记】
北大荒博物馆原馆长、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 赵国春
从工作到退休,我在北大荒整整工作了43年,作为地地道道的“垦二代”,我是北大荒开发建设的见证者、受益者,作为北大荒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很多人称我为北大荒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守望者。
扫码看视频
我的老家在山东,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参军,1954年随部队来到北大荒,和战友们一起创办了二九一农场,在我的成长中,父辈们的事迹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影响和激励着我。最初,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从事文化工作,我只是把北大荒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当成创作的素材,真正对北大荒的文化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是我开始筹建北大荒博物馆以后。
2003年,黑龙江农垦总局筹建北大荒博物馆,我牵头负责并担任第一任馆长。当时,我和同事们跑了50多个农场,探访老垦荒队员,挖掘、寻找、征集大量文物和史料;并把自家岳父的《立功喜报》《九三报》创刊号和当年父亲开荒初期用过的地图册捐献出来。从《布展方案》、文物征集、文物陈列、撰写讲解词到纪念品的开发、宣传册的编写,虽然忙累,但我感到非常快乐和有意义。
在建馆过程中,我对北大荒历史有了深刻了解和体悟,开馆之后的一件事更深深触动了我。一天早晨,有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走进博物馆,直奔博物馆二楼的北大荒故人墙,这里铭刻着12429位长眠在北大荒的先驱者的英名,是北大荒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这面墙下,他们用暴满青筋的双手,轻轻擦拭着两个名字,老泪纵横。两人相互搀扶着,在台阶上坐了好久才离开。后来听他们的儿女说:这两位老人,是从偏远的农场专程赶来,因为他们听说馆里有一面墙上,刻着他们原来老伴的名字。我将这个故事写成一篇文章《感动包围着我》并收录到出版的书中。
北大荒精神是无数先驱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不是北大荒人自己的,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一支,我把历史当作文学素材,用文学素材传播历史,弘扬北大荒精神,希望后人了解党领导人民创造的这一人类开发史上的壮举,也希望每一位为北大荒牺牲奉献的人被铭记。
从文学爱好到使命责任,我始终把笔触锁定在北大荒这片土地,创作了《北大荒文艺史略》《北大荒文物的诉说》《北大荒名人故事》等21部文学专著作品集,共计490多万字。
北大荒开发建设74年,我今年64岁,对我来说,北大荒不仅是我工作的地方,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仅是我文学创作素材的富矿,更是我的精神家园。
光明日报记者张士英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2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