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运用舞台科技,不可因技害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运用舞台科技,不可因技害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7-14 03: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慧娇(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为舞蹈的造势增添了丰富、奇妙的手段。但是,过度的舞美包装不仅画蛇添足,而且会导致舞蹈本体的萎缩。”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舞蹈理论家针对舞台科技和美术的使用问题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反观当下,在舞台艺术发展变革的过程中,科技、舞美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一些滥用科技的情况仍然存在,如何用好科技,为舞台艺术打好辅助依然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运用舞台科技,不可因技害艺

  6月初,《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城纳客,戏剧新模式通过科技让观众忘掉科技,沉浸其中,引发广泛关注。资料图片

  在现当代舞蹈作品中,舞台科技和美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辅助项目。曾经,一些作品的舞台效果受到道具限制,比如,用很粗的尼龙绳子吊威亚,台下观众看得一清二楚,演出效果大打折扣。如今,这些问题早已得到解决,不仅如此,一些暴雨、瀑布、高山、迷雾、海战以及电闪雷鸣的大场面等几乎可以依靠舞台科技做到和电影一样的逼真效果,舞台布景也能通过控制设备切换自如。

  人类的艺术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单一向综合的方向发展的。舞台科技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当代舞台的表现手段和艺术面貌,既能带来大片般的审美体验,又能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放大舞蹈的细节之美和共鸣效果,助力舞蹈艺术与观众之间开展一段深度交流。正如一些媒体所说,“当舞蹈遇上科技,唯一受限的是你的想象力”“脑洞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舞蹈+科技”的精彩作品不断刷新着观众对舞台艺术的认知。比如一些舞团将影子舞、黑光剧与人影互动表演相结合,通过投影技术和全景效果打造多维度、多感知的舞台视觉体验,带给人新鲜的视觉冲击。此外,《舞蹈风暴》等综艺节目利用AI思维,在色彩与形态的重组过程中,让舞者与人工智能合作完成尽显交融的艺术作品;布景繁复、场面阔大、造型奢华的歌剧、音乐剧及商业戏剧等,不断尝试全息投影、余光投影和裸眼3D等“黑科技”,力求结合最先进的理念和科技手段,让舞台更具震撼力、征服力。舞台科技为舞台艺术带来诸多改变,逐渐受到追捧。

  然而,滥用科技和舞美的情况也随之而来。近年来,各地剧场建设发展迅猛,地标建筑频频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在硬件设备的配置上,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剧场舞台尽显高端华丽。剧场科技、智能舞台、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一些地方的宣传噱头和引以为豪的“亮点”。在各地纷纷打造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本末倒置的情况并不少见:不讲主题和内容,盲目求“大”,追求舞台的“燃”“炸”和视觉冲击,把科技元素的堆砌当高级,而本应作为舞台“主角”的作品和演员却几乎沦为可有可无的点缀。往往是经费在燃烧,舞台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无论何种舞台艺术,演员的表演、剧情的走向和戏剧主题都是最大的看点。古往今来,演员主要以身体、声腔、情感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工具和基本依托,其表演重心在于生命个体,表演看点在于将演员自身的各方面潜质艺术地开发到极致。随着舞台科技越来越普遍地渗透到舞台艺术中,演员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发声靠扩音设备,高难度舞蹈靠特效,各类舞台上都有山水瀑布,烟雾弥漫,“戏不够,景来凑”“景不够,雾来凑”,干冰一上,脚步乱了也无妨。曾经的练声、练气、压腿、下叉等苦功夫无形中打了折扣,原本必备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却几乎成了老演员的绝活。科技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些演员力所不能及的遮羞布。

  舞台科技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扮演的本应是辅助角色,不能让科技抢了戏。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排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充分调动当代舞台科技手段,将舞台科技的辅助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高清LED大屏、数控升降装置、烟花、水秀等舞台科技的运用完美辅助主题叙事,生动再现党的百年征程,艺术还原党史重大节点。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线上线下百姓的点赞和热议,不是为科技,而是为在科技辅助下呈现的党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

  科技改变着生活,改变着艺术,我们理应张开双臂拥抱新科技,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堆砌科技元素就能为艺术增光添彩。发挥好科技的辅助效果,通过科技让观众忘掉科技才是高境界,这也是好的创作者所期待的效果。正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导演王潮歌在一次对谈中所说的,希望观众“哇”地站起来不是因为机械和技术,而是因为戏剧演出戳到了你的心。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4日 13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