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2022年1月1日,时隔20余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实施,将科技成果转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突出强调,将最新的改革实践上升为法律,全面升级国家科技治理体系。
这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鲜活缩影。
这个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进行谋划部署。各地方、各部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积极探索,科技界、经济界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全社会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明显增加,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
在位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天津慧智百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在做实验。新华社发
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日趋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如何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要义所在。
201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这一科学论断,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此次修法下放了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规定科技成果收益留归科研单位,大幅提高科研人员的奖励比例,用法律制度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有了法律,还得有可操作的细则。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瞄准转化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逐个发力,进一步细化了相关制度和操作办法。
细则指导下,行动迅速展开。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部署了8个方面的26项重点任务,旨在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构建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创新要素配置。
从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到部署具体任务,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部曲”,形成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四梁八柱”,为加快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让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通道更通畅夯实了制度根基。
与之相映照的是,我国全年签订技术合同项数和成交总额分别从2012年的28.2万项、0.6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7.1万项、3.73万亿元。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2年的228万元提升到2021年556万元。三分之二交易额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成果转化量质齐升。
图为安徽省合肥高新区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外景。方好摄/光明图片
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更加畅通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
对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教师董素艳来说,2020年是难忘的一年。那一年,在《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推动下,西北工业大学创新科研评价和成果转化政策,支持董素艳科研团队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价成立西安流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技术转化,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学校科技园公司持股14%。短短两年时间,他带领团队所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工业仿真软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所有的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目前公司启动A轮融资,估值达3.5亿元。
激励创新,让科研人员放下顾虑投身转化,这样的故事正越来越多地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涌现。近年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瓶颈问题,政策“红包”密集发出:
扩大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启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试点等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下放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国有股权和产权登记事项的管理权限并简化流程;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奖励及税收优惠政策,明确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不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限制……
激励之下,创新活力被进一步点燃。截至2021年底,全国创新载体总数超过1.5万家,其中众创空间92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6200余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39家,服务创业团队和企业近70万个,创业带动就业近500万人,孵化出寒武纪、国盾量子、碳元科技、大疆创新、达安基因等众多科技领军企业。
信息不对称、供需两端不通畅,是长久以来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原因之一。2017年,《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印发,首次提出了“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概念。5年来,我国已布局建设11家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布局支持420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00余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40余家市场化技术交易市场(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进一步打通技术转移链条。
如今,一批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技术经理人开始涌现,有力推动成果转化加速落地。为此,全国已布局36家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开展技术转移学历教育,北京、上海等11个省市启动了技术经理人专业职称评定。
高质量成果转化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在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的5G智慧工厂,果汁生产区的所有环节都可在智慧大屏上集中呈现,一旦灌装不合格就会发出预警,由此实现智慧化品控。
这只是5G商用带来众多变化中的一个侧面。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商用网络,实现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并逐步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地区推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感慨:“5G时代一定会产生出我们想象不到的新应用,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G商用只是潮头的一朵浪花。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日益增强。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在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民口应用场景的产业化空间广阔;高速铁路、半导体照明、超级计算、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领域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离子、磁共振成像仪(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等高端产品相继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不断迭代升级;14天完成核酸检测试剂研发和上市,41天完成抗体检测试剂研发和上市,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使用,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2021年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跻身世界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但看今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光谷……169家国家高新区已成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河北京南、宁波、浙江……12家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为创新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39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探索“学科+产业”创新模式,成为打造产业创新的孵化高地。
打造高效顺畅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个十年,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正越来越清晰。
我国全年签订技术合同项数和成交总额分别从2012年的28.2万项、0.6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7.1万项、3.73万亿元。
2021年,企业在全国技术交易额中贡献了93%的技术输出和82%的技术吸纳,主体地位明显。
我国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2年的228万元提升到2021年的556万元。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7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