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时评】鼓励更多老师学会“播撒科学的种子”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时评】鼓励更多老师学会“播撒科学的种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8-01 03: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时评】  

  作者:李思辉(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大分中心研究员)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提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重点培养小学科学教师,支撑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开展。下一步,各地要将包括小学科学教师在内的专职教师配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科学教育、提高科学素养是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标志着自然科学教育进入我国青少年课堂,成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单独开设的必修课。历经五年实践,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在部分地区、学校,科学教育仍存在不受重视乃至被当成“鸡肋”,面临被边缘化的问题。

  科学教育也好,其他学科教育也罢,其教育本质归根到底还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从建强科学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到加大相关专业科学教师人才培养力度,从优化小学科学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到创新科学教师培养协同机制,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围绕科学教师师资规模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对症施策,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

  一些人对科学教育不太重视,既有应试教育思维惯性使然,也有眼界不够开阔的问题。放眼世界,经济较为发达的“创新型国家”,不仅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拥有较为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有的以法律保障儿童在阅读、数学、科学3个核心学科上接受良好教育,有的专门立法对普及科技教育的经费投入、人员落实等情况做出详细规定。今日之中国,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尊重”和“崇尚”不能止于口惠,必须落实到对科学技术的推崇上、对科学教育的看重上。

  科学教育从小学一年级起步,给孩子们打下的是热爱科学的人生底色。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不是要“超前”进行拔苗助长,而是结合孩子年龄特点,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不是要增加孩子和家长的课外作业负担,而是要让家校共同体验科学的妙趣;不是要割裂地强调科学教育,而是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就像钟南山院士建议的那样“鼓励学生多问问题、从身边的环境发现问题,再引导他们设计解决方法,利用科学、技术、数学、历史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取得实际效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先生在回忆自己的科学启蒙时说:“1970年中国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虽然那时我才5岁,但广播里传出的《东方红》乐曲以及周围人群的惊讶表情,留给我人生第一个永恒的记忆,还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第一颗探索未知的种子。”今天,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天问探火、再问天宫……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极好的素材,把科学教育和国家科技成就结合起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必将“驱动更多孩子探索科学未知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培养孩子们的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必将生生不息。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1日 1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