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村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3-15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高有鹏(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与文化传播中心主任)

  田野一望无际,春天像麦苗,吐出了嫩嫩的芽儿。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五颜六色的,一眨眼全放了出来。茎儿、叶儿、花儿、穗儿,燕子飞来,喜鹊飞来,彩蝶飞来……它们和无尽的生命飞来飞去,听人们唱起夯歌、船歌和稚嫩的儿歌。

  如诗,如画!抚今追昔,乡村有太多记忆令人感怀。

  写乡村的风景,让我有如泉的酣畅,让我深深回想起当年的乡村生活。

  乡村,永远是美丽的童话,永恒的神话!

  感谢家乡父老对我的指导,尤其是村庄里的老父亲,他亲手为我绘制我梦中五光十色的图画,带我从村庄出发,飞向远方。

  家中老父亲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人,年轻的时候曾做过工厂的技术员,后来回到农村,做了生产队的会计。种田之外,还坚持读书、写作、绘画。记忆最深的是,从小父亲就教我认字和学习珠算。父亲画了许多图画,贴在墙上,画得光彩照人。

  乡村的记忆,难忘的就是农耕、农事、农时的方方面面。

  我在写作时,常常有种在乡村务农的感觉。我的父亲是一个做农活的能手,亲手教小小年纪的我学做农活,对我的写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父亲从小就教我读书,如今,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弟几个全都考上了大学,而且家中出了几个博士,成为村庄的美谈。

  热爱乡村的父亲常常写诗,还与人一起出版了诗集,为村庄留下记忆。更典型的记忆,是父亲给我讲历史,讲国家的大历史,讲顶天立地的英雄,也讲我们的家园,讲家乡的山山水水。

  我的著作,应该是父亲与我一起完成的。如今,年近九旬的老父亲,仍然坚持早起读书、写字、锻炼身体。我深深感谢父亲的辛苦教诲。勤劳,是乡村的美好家教,让人无比幸福快乐。

  乡村生活告诉我:要常怀感恩!

  文化自信,对我来说是关于乡村生活的回望。现在,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传统农耕生活成为时代的记忆。

  过往的乡村生活虽然已经过去,但每当回忆起来,心中就有一种难言的兴奋。

  时代在发展,信息化、城镇化、多元化迅速改变着世界,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则令我们思索。譬如,乡村教会了我们如何尊重生命的价值,如何尊重大自然。

  现在,“留住乡愁”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我想,留住乡愁记忆,并不是简单地回忆淳朴的乡村生活,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始终远离冷漠、狭隘、偏执、刻薄、自私等“现代病”。

  中国古代哲人,就提出“道法自然”的理念。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尊重生命与自然的传统,永远不会过时。

  人生百年是与非,平平仄仄几安危。有些事可能成为过眼云烟,但始终不忘的是乡村,始终不忘的是感恩。

  当然,整个世界就是乡村,村庄就是天、地、人。

  从当年的乡村少年到执教大学,我感恩来自乡村的启蒙老师与多位学兄,四十年来,我们结下了深厚情谊。学术研究好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需要携手同行。乡村给了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乡村告诉我,人要诚恳、无私,使我受益无穷。

  有人说,乡村生活的幸福在于感恩。从乡村到大世界,感恩自然,也是感恩美好。前面的路还很长,是乡村给予我前行的力量。只要从事服务人民、奉献国家的事业,我们既无悔,亦无愧。

  春天到来,这让我更加怀念养育我的村庄。乡村,永远像一部常读常新的大书,带给我们无尽的感恩与思考。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15日 1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