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热爱和平 珍爱生命——读《拉贝与中国》有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热爱和平 珍爱生命——读《拉贝与中国》有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06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书话】

  作者:于孟溪(研究出版社编辑)

  约翰·拉贝先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记录者和难民保护者。1937年秋冬,面对日军对南京的空袭和进犯,已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的约翰·拉贝先生,决定留在南京。他在日记里写道:“善待了我30年之久的我的东道主国家遭遇了严重的困难,我们难道不应该设法帮助他们吗?至少救救一些人吧。”他的日记《敌机飞临南京》,详细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收录了大量图片、简报、信函等资料,为世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南京大屠杀史料。

  由约翰·拉贝先生的嫡孙托马斯·拉贝教授编写、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阮祥燕教授团队翻译的《拉贝与中国》一书,近日由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约翰·拉贝的日记手稿及其亲友提供、授权的相关史料文献,完整反映了约翰·拉贝在中国30年的经历,以及拉贝家族与中国绵延至今的友谊。

热爱和平 珍爱生命——读《拉贝与中国》有感

《拉贝与中国》 托马斯·拉贝 著 阮祥燕等 译 研究出版社

  一

  该书作者托马斯·拉贝教授以拉贝后人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再现了他的祖父追求和平的一生,以及他的家族为维护历史事实与和平所做的努力。作者虽不是历史学者,但是选取、引用的资料都做到出处清楚,有凭有据。虽非个人档案集,但多数内容均可以当成档案文献使用。

  书中介绍了约翰·拉贝的生平,包括了他的出生、童年、学生时代、在汉堡接受商业培训以及在东南亚的商业经历等。1908年,约翰·拉贝乘火车抵达北京,此后他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近30年。1911~1938年,他在西门子公司中国分公司工作,先后居住在北京(14年)、天津(6年)和南京(7年)。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和留在南京的20多位外籍同事,共同建立了南京安全区,救助了数十万难民。约翰·拉贝还将自己的住所作为难民的收容所,保护了650名难民,那些受到他帮助的人们感激地称他是“活菩萨”。然而,1938年在他回到德国后,却因向民众公开讲述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而受到纳粹的警告和调查。约翰·拉贝在残酷的战争中,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点燃了温暖人性的灯火。时至今日,约翰·拉贝为中国人民做出的贡献,仍然被我们铭记在心,我们仍然感念他对生命的大爱。

  二

  约翰·拉贝对生命的大爱在他的嫡孙托马斯·拉贝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延续,拉贝家族与中国的情缘也在托马斯·拉贝这里得以延续。

  多年来,托马斯·拉贝不间断地追寻着祖父在中国的足迹,他收集整理了约翰·拉贝写的20余本手稿,并在本书中做了很好地呈现。托马斯·拉贝指出,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约翰·拉贝是谁?他取得了什么成就?他内心的驱动力是什么?甚至约翰·拉贝的朋友也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拉贝与中国》一书的出版正是对这些问题最好地解答。托马斯·拉贝说,通过阅读祖父的日记,他了解到祖父与中国的情缘,同时也看到“作为一个人,面对死亡,祖父内心肯定也充满恐惧,但他更有坚定的信念”。“当一个人胸怀道德勇气和人间大爱时就能创造奇迹,特别是当这个人能够将志同道合者团结在一起时,就能将一切伟大的愿景变为现实”。

  托马斯·拉贝与他的祖父同样践行着对生命的大爱、对和平的追求。他是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教授,更是一名妇产科专家,多年来他始终在专业领域与中国的学校和机构保持密切合作。特别是他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妇产医院的阮祥燕教授团队携手,建立了国际生殖保护中心、中德妇产科学会、国际跨学科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等多个项目,创建了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不仅填补了中国生殖领域的学术空白,更为无数家庭迎来新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三

  该书的译者阮祥燕教授与托马斯·拉贝是同行,都是妇产科医生,都是主攻生殖与妇科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她和托马斯·拉贝相识于2010年,他们的友谊已经延续了10多年。10年前,阮祥燕教授曾邀请托马斯·拉贝来中国进行更年期与妇科内分泌相关问题的国际研讨,同时还请他做了一场“约翰·拉贝与中国”的报告。托马斯·拉贝不仅与中国同行们分享了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更是表达了他想要延续这份中国情缘的想法。这次报告感动了当时所有的参会人员,同时也拉开了托马斯·拉贝与首都医科大学,与北京妇产医院特别是与阮祥燕教授团队深度合作的序幕。此后,两位生殖与妇科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先后合著了4部学术著作《妇科内分泌学热点聚焦》《生殖内分泌学热点聚焦》《生殖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更年期与妇科内分泌疑难病例评析》。在他们合作的10多年里,北京妇产医院更是在更年期、妇科内分泌与生育力保护方面获得了20多项创新性项目成果,比如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的组建、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成功移植以及中国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首例自然妊娠以及健康婴儿的诞生等。阮祥燕教授说:“托马斯·拉贝为这些成果的取得做出了杰出贡献,更是对中国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他心中对生命的大爱,更是他践行心中信念的完美呈现。”

  当托马斯·拉贝计划在中国出版《拉贝与中国》一书时,阮祥燕教授和她的研究生组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团队,他们怀揣着感动和热情为这本书的翻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该书中文译稿历经四年、近百次的修改,终于呈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拉贝家族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从历史故事背后的苦难与抗争到新时代的国际医疗合作,让读者从故事中感受到了跨越国界的生命大爱与人性关怀。

  自约翰·拉贝1908年抵达中国开始,拉贝家族与中国的情缘已经延续了115年,托马斯·拉贝的父亲在中国出生长大,托马斯·拉贝在专业领域、文化领域都与中国有着深度的合作,托马斯·拉贝的儿子正在学习中文,拉贝家族与中国的友谊已经延续了四代人。正如托马斯·拉贝教授所说:“拉贝家族四代人与中国的合作,是拉贝家族与中国,或者是德国与中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联系的证明。”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6日 1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