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论坛】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论坛】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14 0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论坛】

  作者:周湘智(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在新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近日,晋豫鄂湘赣皖六省齐聚长沙,共同举办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部博览会”),向世界发出投资中部、深耕中部的诚挚邀请。1000多家企业参展,汇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品;6400多位客商云集,吸引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外宾600多人参会,其中跨国公司220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75家,共签约项目284个,总投资2511.48亿元,彰显了中部地区蕴藏的巨大机遇,展现出世界投资中部的坚定信心。

  中部博览会自200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2届。多年来,中部博览会一直致力于打造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平台,已成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载体和中部六省扩大对外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不同以往,本届博览会采取了一些“新打法”,首次实行六省大联合,举办6场产业链招商推介会,每场由一省牵头、五省配合,体现中部地区产业融合发展。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精神,承接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所释放的重要利好,中部地区要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将重大发展战略势能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动能。

  衡量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是具体的。比如,制造业发展的质量主要看利润额,科技创新水平主要看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革开放程度主要看经济的外向度、引进外资的结构等。当前中部地区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之大者”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比较优势不聚焦、外资结构不优、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占比不高、产业本地配套率较低等方面,在枢纽作用发挥、进出口规模、经济运行成本、差异化发展意识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打铁必须自身硬。展现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创新图强的旺盛活力就是中部地区向外发出的最好邀约。要以“优”为方向调整产业布局,以“特”为根基筑牢发展底座,以“融”为动力加强区域联动,紧紧立足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主战场、科技创新这个主动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个主方向、产业园区这个主阵地、绿色低碳这个主色调,坚持大小互补、新老并重、主特结合,推动链群规模能级跃升。特别要注重壮大产业新势力,大力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积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孕育培养一批特色产业。同时,也要切实构建起实体经济、现代金融、资源要素高效协同的生态,为开辟新赛道注入新动能。

  企业往哪里投、资金往哪里流、项目往哪里落,取决于哪里的机会多、障碍少、服务好,也就是投资环境。好的投资环境归根结底是要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浓厚氛围。中部地区要全面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企业活跃度与公平竞争环境,大力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督、全周期提升服务,信守向企业作出的承诺,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用工、用能、用地、物流等成本,努力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营商环境,使中部地区真正成为各方投资的“大磁场”,塑造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全球为活动半径的开放型经济。中部地区这一“脊梁”能不能挺得直、挺得更有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引外部资源的能力。中部地区应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的水平与层次。外资方面,要在深化拓展欧美市场基础上,找准跳板,借道“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更大的水域“弄潮”。内资方面,要找准方向,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强化产业承接转移,对准长三角强化产学研合作,联通京津冀强化央企对接,在精准内引外联中实现高水平走出去、引进来。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形成一批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吸引更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和项目落地,加快融入全球创新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

  招商引资是区域发展的源头活水,招商引资引来的是当下的投资,推动的是明天的发展,培育的是未来的实力。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经济基础不够雄厚,必须在招商引资上花更多心思,做出更大努力。要以新一轮招商撬动新一轮大发展,突出招大招强招新、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招引总部型、研发型、链主型、引领型项目,实现产业、企业、项目的新突破。招商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项需要事前、事中、事后持续跟进服务的系统性工程。这次展会招商的集中签约,只是初步的、意向性的,项目要真正落地还需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在后续审批、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环节提供全流程保障,真正把参展商变为“能下金蛋”、有根植性的投资商。

  每一届中部博览会都是一场企业、政府与承接地的共同成长。中部地区韧劲强、冲劲足、潜力大,有着无限的机会和希望,只要我们加强战略规划对接、平台通道共建、产业发展互补、科技创新合作,结伴向新而行、向效而行、向绿而行,就一定能描绘出中部崛起的新图景,在全面落实强国战略中展现中部担当、作出中部贡献。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4日 10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